一、全市教育基本情况
截止目前,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点)2701所(个),在校学生102.04万人,在职教职工6.22万人,校园面积1777.09万平方米,校舍面积830.25万平方米。
(一)学前教育
目前,全市有幼儿园1195所,其中独立建制幼儿园750所,占62.76%(公办30所,占4%;民办720所,占96%),小学和九年一贯制学校附设园445所(个),占37.24%。共有学生19.38万人(公办7.64万人,民办11.74万人),教职工0.93万人(公办0.06万人,民办0.87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85.74%。
(二)义务教育
全市现有小学1522所(含村小1233所),学生41.59万人,教职工2.48万人;初中338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242所),学生21.25万人,教职工1.61万人;特殊教育学校8所,学生639人,教职工135人。
(三)普通高中教育
目前,全市有普高45所,学生10.45万人,教职工0.64万人。全市现有省一、二级示范普高9所(大竹中学、宣汉中学、达县中学、渠县中学、达一中、达州外国语学校、达高中、万源中学、开江中学)。
(四)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全市有中职学校36所(公办23所、民办13所),学生6.38万人,教职工0.41万人。现有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国重和省重中职学校12所(国示3所:宣汉职专、达县职高、大竹职中;国重4所:市职高、电子商务校、技工校、渠县职专;省重5所:中医校、财贸校、宣汉昆池职中、开江职中、百岛湖职校)。西南职教园区建设已累计完成投资25.30亿元,达州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南区基本建成,达州中医校、市技工校新校区正在加快建设。达州市成功加入全国学习型城市联盟,通川区创建为全国社区教育试验区。
(五)高等教育
全市现有普通高校2所,学生2.34万人(文理学院1.13万人、达职院1.21万人),教职工1592人(文理学院824人、达职院768人)。共开设本科专业45个、专科专业61个。
二、2016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一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印发了《达州市教育局2016年改革工作台账》,明确各项改革工作任务责任人及责任科室。推进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专项改革和公共财政扶持民办教育发展试点专项改革,制发了《达州市民办高中阶段学校准入评估验收专家管理暂行办法》、《达州市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设置标准》,提高了全市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设置标准。二是加强教育科研。开展“送教下乡”、“集体视导”等活动,开展高中语文优质课展评、全市中小学美术赛课等各类展评、赛课活动18次;申报立项2016年四川省普教科研资助金课题7项;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课件征集评选活动,全市共有18216名教师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晒课”20087节,评选县级“优课”568节、市级“优课”144节,获省级“优课”99节。今年高考再创佳绩,本科上线14233人,上线率40.87%,增幅6.1%。一本上线人数4205人,比去年增加1477人,增幅54.14%,一本占本科的比重由去年的24.3%提高到33.97%。全国重点大学录取3677人,比去年增加1325人,增幅56.25 %,北京大学录取1人,清华大学录取7人。三是开展教育督导评估。通川区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达川区、大竹县通过了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召开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及媒体通报了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情况。达州市第一中学、达州外国语学校通过了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实地评审,达州市高级中学通过了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实地评审。在全市范围开展了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项督导检查。四是努力提高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开展了中小学参加科普活动宣传月活动。在第31届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我市选送科技竞赛作品121个,获奖104个,获奖率85.9%,19件作品被选送全国参赛,连续9年保持获奖率名列全省第二。五是加强学生艺术教育和运动技能培养。遴选市级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77所,建立了达州市青少年校园足球专家库。举办了全市第17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全市小学生足球赛、篮球赛、乒乓球赛和四川省第12届中小学生优秀艺术人才大赛(达州赛区)。六是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申报“薄改”项目学校100所、1182个班,国家、省已下达补助资金2405万。举办了全市中小学生电脑制作评选活动,遴选80件作品参加四川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参加“2016年度四川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机器人现场竞赛活动”,98件作品获奖;开展了“2016年达州市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推荐52件教师软件作品参加四川省教师多媒体软件大赛活动,获一等奖3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4个。达县职业高级中学作为“教育部第一批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试点单位”,顺利通过省教育厅专家组验收。七是大班额化解工作成效明显。严格按照《达州市主城区中小学新建及改扩建学校进度表》要求,通川区一小莲湖校区、通川区七小新锦校区、达川南府杨柳幼稚园,达川区实验小学杨柳校区、达州中学杨柳校区等5所新建学校今年秋季竣工投入使用,新增学位1万余个。主城区小学、初中班额基本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学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项目224个,规划建设面积33.84万平方米,计划投资4.09亿元。目前,开工项目224个(其中在建项目26个,竣工项目198个),完成建设面积31.84万平方。八是教育重大项目有序推进。启动实施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农村中小学建设,完成投资3.81亿元。达州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建成招生。
(二)推进川渝陕结合部职业教育基地建设。一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规范中职招送生行为,完成中职招生2.85万人。规范学校专业设置与管理,新增专业8个。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达州中医学校组建了现代学徒制教学团队,与7家医院签订了学徒制合作协议,对口定向招生招工工作已经展开;达职院与德国高等教育有限公司签订了政校企三方合作意向协议书,德国现代学徒制教育资源、标准和企业资源将逐步引入达州;达县职高每期150余名电子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生轮换入驻川东晟达工贸有限公司学习和生产。达州市职业高级中学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签约挂牌。达州市人民政府与四川文理学院、重庆市机器人学会合作,并举行了共建四川文理学院智能制造学院、达州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签约揭牌仪式。举办了2016年达州市职业教育活动周,展示了职业教育发展成果和学校特色。举行了职业教育形势政策集中宣讲、职业院校服务贫困村、校企对话合作等系列活动。达职院顺利通过省级示范高职院校验收。二是大力推进就业创业。开展SYB创业培训4期,培训在校大学生1450名,1220名学生取得合格证书。举办了达州市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信息技术类专业学生技能大赛,开展了达州市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信息技术类专业校企对接活动,举行了达州市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技能大赛。多渠道帮扶就业困难学生,为335名低保、残疾、助学贷款学生发放求职补贴26.8万元,为196名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发放就业困难帮扶经费7.84万元。开展就业创业知识培训和 “创青春”达州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为大中专毕业生提供了机会和保障。通过重点推荐、“一对一”指导等方式,做好2013级藏区“9+3”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促进工作。三是强力推进职教园区建设,全年完成投资6.1亿元。南北干道全线贯通,并与达宣快速通道顺利连接;东西干道东标段至达职院大门路段完成沥青路面;安置房一期将于2017年春节前后达到交付使用条件,二期5栋主体已完成第6层;创业产业园土地整理项目地块整治结束,产业园10号路完成路面油化,滨河路南段、8、9号路路基完工,1、3、4、7号路正在加快建设;州河西南职教园区段综合整治一期景观绿化工程已正式开工建设,北部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达职院南区基本完善,东区和北区开建;中医校基本完成3、4号教学楼主题建设,学生宿舍、食堂有序推进;技工校场平大规模开建;达县职高已进场施工。四是积极推进继续教育。对10个继续教育项目予以资金扶持,并于12月上旬进行检查验收。我市成功加入全国学习型城市建设联盟。挂牌成立了达州继续教育大学,完善了继续教育大学职能职责,积极推进继续教育专业师资库和终身学习平台建设。成功举办2016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四川省总开幕式暨学习型城市联盟继续教育工作交流会。
(三)强力抓好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绩效考核、职称评审、专家选拔、岗位聘用、评优奖励内容,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向省教育厅推荐优秀师德案例1个,推荐省级优秀乡村教师30名,推荐表彰市级教育工作先进集体20个、优秀教师100名、先进教育工作者30名、师德标兵10名。二是健全教师激励保障机制。实行学校业绩主导分配制,按照“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将教职工奖励性绩效工资和学校目标考核所获奖励的经费捆绑使用。建立完善乡村教师荣誉制度,从2016年起,对在农村乡(镇)及其以下中小学校从教工作男满30年、女满25年及以上的且在乡村学校退休的教师,由县级人民政府颁发荣誉证书,并发放荣誉金1万元。实施励耕计划,为535名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在职教师每人资助1万元;实施润雨计划,为81名普惠性幼儿园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在职教师每人资助1万元。二是大力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组织50名中小学校长和培训者赴清华大学开展为期5天的集中培训;组织100名班主任参加市级集中培训,从中遴选30名教师赴成都名校参加跟岗培训;组织5000名教师参加学科培训;组织通川区、宣汉县、渠县、开江县四个国培项目县培训义务教育和幼儿阶段教师12000人。三是加大教师补充力度。今年共补充新教师823人(其中招聘特岗教师668人,免费师范毕业生双向选择就业62人,引进硕博人才7人)。四是加强教师资格认定和注册工作。坚持标准、严格程序,全年共认定高中教师资格1404人、中职教师资格72人。精心组织首次教师资格注册工作,规范标准,严格审核,全市共注册合格36946人,公办教师注册率100 %。五是大力做好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制定了《达州市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完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标准。审核上报正高教师职称16人、高级教师职称1900人。六是做好支教工作。选派和接收120名教师到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教,53所中小学、幼儿园与茂县和九寨沟初步形成“校对校”结对关系。
(四)切实抓好反腐倡廉工作。一是建立责任落实机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与各县(市、区)教育(教科)局和市级教育直属单位(学校)主要负责人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召开集体廉政谈话会议,对局领导班子成员、直属单位(学校)党政主要负责人近20余人进行了廉政谈话。开展直属单位(学校)党政一把手向局纪委述责述廉工作,接受质询评议。二是规范教育收费。对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春、秋季开学期间的收费、办学行为等进行了专项检查,认真受理教育收费举报投诉,共受理群众反映教育乱收费、有偿补课等问题线索489件,其中立案73件,结案71件,给予党纪处分23人,政纪处分66人,双重处分3人,移交司法机关5人,查处违规金额113.65万元,清理清退违规金额113.65万元。三是加强审计监督。对13所市属学校(幼儿园)2014年度和2015年度学生资助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审计金额2519.45万元,未发现违规资金。四是认真办理信访举报。共收到信访举报150余件。其中,核处教育部、省教育厅交办件3件,市委巡察组交办件4件,市政府领导交办件2件,市纪委交办件9件,市委书记信箱交办件39件,市长信箱交办件16件,市长热线6件,网络舆情办交办件6件。向各县(市、区)教科局下达督办函9件。切实做到了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五)强化安全稳定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对全市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作了全面的安排部署,落实了安全责任,形成了部门联动、统筹协调、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工作监管长效机制。印发了《达州市2016年学校安全工作意见》等文件,将学校安全工作联动责任分解到教育、公安、工商、文广、食药等相关部门。三是狠抓学校安全工作督查和隐患排查整治。开展了学校安全、校车安全、学校消防安全、汛期准备等专项督查(检查)16次,督查学校(幼儿园)300余所。各地、各校共排查各类安全隐患362处(条),分别落实了整改措施和时限。市政府对问题突出的9所学校进行了通报,并责成相关县(市、区)对本辖区被通报学校的负责人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进行严肃问责处理。四是狠抓学校安全教育。通过上好安全课、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安全教育。其中,开展安全生产咨询活动569场次,开展安全警示教育活动10338次,播放光盘1257次,发放宣传材料57.8万余份,开展应急逃生体验和演练学生87.2万人。
(六)做好教育扶贫工作,助力脱贫攻坚。一是分解落实教育扶贫年度计划。将教育扶贫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内容。选派了5名干部到万源市永宁乡柏树坝村驻点帮扶,明确重点帮扶对象32户56人。二是认真落实教育惠民政策,让贫困家庭子女有学上。2016年,全市减免在园幼儿保教费8.1万人,为63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了学杂费、作业本费,并免费发放教科书,为9.8万名农村义务教育寄宿贫困生发放生活补助,为46.64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为3.2万名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为8.83万名高中阶段学生免除学费,为1.48万名中职学校学生提供助学金,为0.04万名大学生发放奖学金,为0.34万名大学生提供助学金。三是破解阻碍贫困村发展的“四大”难题。在去年捐赠20万元的基础上,再捐赠30万元援建社道4.5公里,300余名村民出行时间缩短1小时,破解“行路难”;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中机电提灌站建设,捐赠15万元完成主管网约6千米、入户管网约8千米建设,解决130户近300人的饮水安全,破解“饮水难”;协调电信公司在该村建设移动通信基站1座,目前该基站铁塔已经建成,正在进行光纤牵拉和电子设备安装,预计12月份正式开通,破解“通讯难”;捐赠2万元,将该村原废弃村小的两间房屋改建为村老年活动中心,为全村老年人提供了活动交流场所,破解“交流难”。四是助推产业发展。每年向贫困村继续教育中心下拨2万元活动资金,用于支持村民开展种养殖技术培训。今年共分3次对400余村民进行经济果木种植技术、畜牧养殖技术、中药材种植技术等专题培训。8名贫困党员和村委会共同出资栽种红心猕猴桃约10亩,并吸引其他4户村民以土地+现金的方式入股,共同发展致富。捐款17700元作为村集体经济股份,用于发展红心猕猴桃栽种项目。五是助力农产品销售。通过多方联系寻求支持,为村民销售红心猕猴桃1000余斤、土豆12000余斤、蜂蜜400余斤、天麻100余斤等各类农副产品,销售收入近5万元,并与新天泰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初步达成收购新鲜天麻的意向。六是积极开展“走基层、送温暖”活动。定期开展基层调研,组织干部职工进村入户看望贫困户,全年共入户慰问帮扶贫困户150余人次,发放慰问金和食用油、大米等慰问品折合人民币约2万元。10月17日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了以“扶贫助困,爱心助学”为主题的扶贫日系列活动。扶贫日期间,共募捐资金148.64万元,接收物资价值约12.61万元,确保困难群众温暖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