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教育局
关于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547号建议
办理情况(A)的函
巫丽娅代表:
您在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开设“家长课堂”的建议》(第547号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直以来,达州市教育局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教育中的作用发挥,紧盯“五育”并举目标,主动加强同相关职能部门、社会各界的联动协作,积极搭建家校社共育平台,办好家长学校、家长课堂,助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
一、压实家庭教育主体责任
对照《达州市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21—2025年)》,指导各县(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应出台家长学校建设实施方案、提升家校共育工作水平实施办法、家庭教育和构建家校医社“四位一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等文件,对家庭教育的责任、措施、方法等进行细化明确,确保落实到位。同时,将家校社协同育人纳入年度考核内容,定期评选家校共育工作先进单位。组织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积极申报第二批“校家社协同育人实验项目”实验基地,我市有9所学校(单位)被遴选确定。利用“5 f 15家庭教育宣传周”以及投放公益广告、公众号、家长会、家长群等方式载体,加强对家长群体的宣传,引导家长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督促采取正确的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
二、多举措培塑科学教育理念
一是建强家长学校。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力度,依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妇女儿童之家等阵地建立完善社区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目前,全市累计创办各级各类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中心3438所,创建省市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26个。如,宣汉中学城关学校创办家庭教育银行,通过建立家庭教育学分奖励机制,将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家庭教育讲座、亲子活动等家庭教育情况赋予学分并存入家庭教育银行,以学习物品、学生(家长)荣誉、生活物资等方式支取,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双向共促。二是办好家长课堂。协同卫健、团委、妇联等部门力量举办“家长课堂”,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法治教育等专题讲座,提高家长家庭教育的能力。联合市妇联、市家庭教育促进会组织开展家庭教育“优秀班主任话成长”“知名校长话假期”等空中直播课堂,已持续播出79期。通川区七小新锦学校认真开展“家长上学堂”活动,目前已开展《做好情绪陪伴者》等5期;宣汉县创新开办《家教在线》专题栏目,分享家庭教育经典案例,已播出《爱运动的孩子更优秀》《自律的学生最棒》《赏识教育孩子自信的源泉》3期。三是科学设置课程。指导社区家长学校根据社区资源优势特点以及不同年龄阶段孩子家长的需求,依托教育专业机构规划设置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每月至少组织1次普惠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为不同阶段不同情况的家长提供相应教育指导服务,帮助解决家庭教育中的难点问题。
三、构建多方协同育人格局
一是畅通家校沟通渠道。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工作,在学校层面建立《学生成长评价手册》,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亲子活动、家校共育活动课、“百名校长进百村,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制发《“家校共育、以身示范”倡议书》,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等方面增进家校双方沟通交流,共同从习惯、素养、责任、品味等方面规范孩子言行、引领孩子成长。联合舟山市妇联开展“我们的巴山娃儿 f 蒲公英计划”留守儿童异地探亲研学活动,促进亲子和谐。二是强化专业指导。推动成立市县家庭教育促进会8个,统筹开展家庭教育培训和指导服务,目前已培训讲师370名,发展志愿者3054人,开展“为爱携手行,家教伴成长”等公益讲座活动23场次。广泛组织家长收看“天府家长慧”等家庭教育宣传活动,建立市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专家智库,组织法律专家、教育专家和儿童心理学专家,到校对家长和教师做相关家庭教育方面的培训。三是营造良好育人环境。进一步完善社会家庭教育服务体系,重点关注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和特殊家庭儿童。发挥主流媒体作用,积极借助各类传播平台,深入宣传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政策举措、成效案例,广泛传播科学教育理念和正确家庭教育方法,促进各方力量各展优势、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切实增强育人合力。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欢迎您继续为我市教育事业建言谋策。
达州市教育局
2024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