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08810200-06-2024-0255 | 分 类: | 人大建议、政协提案 | ||
责任部门: | 发文日期: | 2024-09-30 15:05:23 | |||
标 题: | 达州市教育局 关于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413号提案 办理情况(A)的函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时限: |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达州市教育局
关于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413号提案
办理情况(A)的函
朱凌云委员:
你在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建设达州特色劳动教育基地的建议》(第413号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直以来,我市全面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强化课程引领、基地建设、专业指导,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
一、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工作机制
一是建强工作体系。成立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搭建起“政府统筹推进、教育统筹组织、部门协同配合、校内校外同步、社会共同参与”的劳动教育工作架构。成立全市劳动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市县校“三级协同”育人、经费多元统筹、基地布局合理、活动组织有序、配套保障到位、活动严格审批、劳动教育高效的工作体系初步形成。二是强化政策引领。把劳动教育纳入达州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在全省率先制定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标准,全力让劳动教育“方向准、目标明、体系清、成果显”。三是加强品牌建设。将劳动教育纳入全市教育工作“三大品牌”之一,督促各地各校按照“一地一策”“一校一案”,制定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具体方案,让每所学校走出一条劳动教育特色之路。
二、强化课程实施
一是开齐开足课程。对标国家劳动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学校每周开设不少于1课时的必修课程;把劳动教育列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实现全市中小学校劳动教育全覆盖。二是研发地方课程。利用“红色文化”“巴人故里”“生态文化”等资源优势,紧扣优秀传统文化、自然生态、国情教育等板块,开发非遗传承、节日寻趣、手工制作、农耕文化等特色课程270余项。三是强化学科融合。发挥劳动教育综合育人功能,将劳动教育与思政课堂、数学测量、生物科学等学科有机融合,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四是深化教学研究。将劳动教育策略研究列为年度重点教研课题,引领各地各校加强劳动教育实践课程设计,组织遴选市级优质特色课程。
三、强化基地建设
构建“学校基地 校外基地 社会实践 家庭劳动”“四维一体”的劳动教育模块。一是完善校内平台。整合中小学校内资源,开辟“植物园”“小农庄”“家禽馆”等劳动体验区,建成校内劳动基地310余个,校级劳动教育基地覆盖率达68%。二是培育校外基地。依托巴山大峡谷、八台山地质博物馆、省级森林公园等资源,2023年打造首批市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10个,县级劳动实践基地28个。三是拓展社会实践。打造劳动研学精品路线8条,开展以“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为主题的实践活动,组织中小学生到田间地头、街道社区、生产车间等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在锻炼中收获成长。四是强化家校合育。分学段确定家庭劳动教育实施内容,依托家长学校开展家庭劳动教育培训,指导家长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劳动实践,保障每周家庭劳动时间,帮助不同阶段的孩子每年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五是打造校外劳动实践基地,目前我市认定的10个市级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均开设了劳动教育方面课程,具备了劳动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实践基地的劳动教育“主阵地”职责,在劳动教育的条件、课程、师资、评价等方面下功夫,实现从“专门”到“专业”的转变。同时,按照“每100万人口规划建设一个能容纳2000多名学生的实践基地”的思路,规划建设一批综合性劳动实践场所,力争到“十四五”末,各县(市、区)至少建成1个综合实践基地(营地)。
四、强化队伍建设
一是建强队伍。探索建立中小学、职业学校劳动教育师资交流共享机制,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社会专业技术人员、劳动模范、本土工匠、地方文化传承人等担任兼职教师,全市现有劳动教育课专兼职教师520余名。二是加强培训。将劳动教育课教师、分管校长、教研员、教育装备管理工作人员纳入“国培”“省培”“市培”计划,分期分层培养培训复合型劳动教育指导师1000余人次。三是创新模式。探索推行“双师制”模式,建立以“学校教师为主、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导师为辅”的师资体系,组织劳动教育教师大赛、劳动课程设计大赛,以赛促练,带动提升师资和课程设计水平。
五、下步工作打算
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文件要求,注重统筹抓协同,点面结合抓覆盖,面向全体抓融合,持续推动达州劳动教育再上新台阶。一是挖掘特色资源。以劳动教育为突破口,结合自然生态、国防教育、红色文化、乡村人情特色,开发更多具有达州味道的特色课程,切实发挥劳动教育综合育人功能。二是优化课程体系。整合多方力量,编制劳动教育“清单课例”“指导手册”,构建起“基础 特色 活动”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三是建强师资队伍。注重“引智”,聘请国家级、省级劳动教育专家,依托高校、馆所相关专家学者,组建全市劳动教育专家库。加强教师专业培养、定向培训,不断充实劳动教育专业人才队伍。四是完善基地配套。实施实践基地提档升级,持续改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推进基地课程研发,提升服务能力。
劳动教育是新时期党对教育事业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培育时代新人为目标,将劳动教育纳入育人全过程,不断创新劳动教育载体,丰富劳动教育内容,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全面发展,以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助推教育强市建设!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大力支持!
达州市教育局
2024年8月2日
主办单位:达州市教育局 联系电话:0818-3090961
蜀ICP备2021011951号 网站标识码:5117000006
公安备案号5117020200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