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08810200-06-2024-0221 | 分 类: | 人大建议、政协提案 | ||
责任部门: | 发文日期: | 2024-09-30 10:54:48 | |||
标 题: | 达州市教育局 关于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102号提案 办理情况(A)的函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时限: |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达州市教育局
关于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102号提案
办理情况(A)的函
彭雪芹委员:
您在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促进我市教育提质扩优健康发展的建议》(第102号提案)收悉。现将提案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关于“以‘优质均衡’为取向,力促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建议
(一)实施优质均衡行动计划。持续优化基础教育学校布局,按照“幼儿园就近就便、小学向乡镇集中、初中向中心城镇或片区集中、高中向县城集中、资源向寄宿制学校集中”的总体思路,制定《达州市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实施方案》,累计撤销中小学(幼儿园)112所、教学点637个;合并中小学(幼儿园)78所;转变学校类别中小学(幼儿园)39所。实施特殊教育暖心工程,投入资金0.8亿元,加快推进达州市特殊教育学校、达川区特殊教育学校、宣汉县特殊教育学校迁建项目和大竹县特殊教育学校改扩建项目,受益特殊教育学生1776人。推进示范引领学校建设,开展省示范性幼儿园、义务教育优质发展共同体领航学校、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遴选工作,成功创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5所、义务教育优质发展共同体领航学校9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4所。完成现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分类申报,制定我市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创建规划。
(二)强化队伍建设。大力实施教育“三名”计划(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以三年为周期进行培养,首批已于2023年底结束,培养148名市级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在首批市级三名工作室基础上进行第二批次市级三名工作室组建,在原30个工作室的基础上,增加至50个,学科门类更全、主学科侧重更凸显。注重人才梯度培养,依托各级各类资源平台,加大教育类高层次人才培育,2023年,通川区七小新锦学校王仕斌校长作为全省唯一1位小学校长被列为教育部“双名”计划名校长培养对象,有5名教师获评省级优秀教师、5名教师获评巴渠名师。全年累计向省级有关单位推荐“天府青城计划”教育领军人才5名、正高级教师31名、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8名。
(三)提升教育内涵。一是坚持立德树人。推进书香校园、奔跑校园、清朗校园“三个校园”建设,培养有品、有爱、有责的“三有”学生,创新构建全市“五育融合”高质量劳动教育体系,评选“书香校园”17个,“三有”学生89名,制定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标准,培育市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10个,打造8条精品线路,累计开展劳动实践教育300余场,劳动教育成效显著。二是深化“双减”改革。压减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351个,压减率97.5%,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学生参与率99%。强化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全市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54.98%,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降低0.76%。三是打造高效课堂。聚焦课堂品质提升,抓课堂建设、教研提质、数字赋能,常态化开展“课堂教学大比武”和“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活动,深入学校进行教学常规督查,随机推门听课、录课123节。依托“四川云教”建设精准教学“云课堂”,以智能技术赋能课堂精准教学,持续建设优质高效课堂,促进资源共享。
二、关于“以‘衔接贯通’为抓手,力促职业教育提档升级”的建议
(一)提高中职深造率,加强本土人才培养。实施中职质量提升工程,推进中职“双示范”项目建设验收和实施中职学校“三名工程”项目建设,创建省级示范校3所,示范(特色)专业4个;宣汉职业中专学校、达县职业高级中学、达州市职业高级中学、开江职业中学分别被省教育厅立项为“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项目建设单位。同时,结合产业、企业发展用人需求,加快“三全育人”体制建设,推进中高职“3 2”五年贯通培养工作,新增达州市职业高级中学、宣汉职业中专学校、达县职业高级中学等9所五年贯通培养的中等职业学校。
(二)系统设计,建立中高职本科衔接人才培养体系。围绕天然气锂钾、“3 3 N”产业集群发展和“双园双区”发展战略人才所需,实施专业预警和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专业布局。2024年职业院校新开设专业23个、停办专业15个,高职专业布点63个,中职专业布点196个,有效提升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度。
(三)加快达州职业大学创建,补齐职本缺项。大力推进主城区职业教育聚集聚约发展,优化西南职教园区规划布局,调增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及实训基地用地容量,加快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北区建设,提升关键办学能力;全力支持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建成四川省“双高计划”职业院校,成立了达州职业技术学院省级“双高计划”职业院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目前,取得省级以上标志性成果305项,其中国家级成果18项,省级成果287项。
三、关于“以‘产教融合’为思路,力促高校地方融合发展”的建议
(一)发挥高校学科优势,服务地方做细做实。围绕达州“一区一枢纽一中心”三大战略定位,以“大抓工业,重抓制造业”打造“3 3 N”现代产业集群、创建国家级高新产业园区为契机;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一核三区”为基础,依托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优势,辐射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聚焦本科院校硕士点创建,高职院校“双高计划”和中职学校“三名工程”建设,申报了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产业链与教育链匹配。
(二)对接产业需求,增设急需紧缺专业。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搭建人才供需信息服务平台。市教育局组织全市职业院校及部分企业负责人,走进高新区相关企业实地考察,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研发、人才需求、技术创新、市场开拓、校企合作规划等方面的情况,召开全市“职教进园区 f 校企面对面”职业教育与产教融合座谈会,就全市制造业发展情况及人才需求进行了深入对接。
(三)深化校企合作,实现协同育人。搭建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交流平台,举办全市职业教育活动周,在启动议式上职业院校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协议,促进协同育人。全市职业院校与浙江吉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海尔集团等知名企业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训基地375个,开设订单班、冠名班、定制班等20余个,实现用工需求无缝对接。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达州市教育局
2024年8月30日
主办单位:达州市教育局 联系电话:0818-3090961
蜀ICP备2021011951号 网站标识码:5117000006
公安备案号5117020200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