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08810200-06-2024-0199 分 类: 人大建议、政协提案
责任部门: 发文日期: 2024-09-18 09:51:31
标 题: 达州市教育局 关于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207号提案 办理情况(A)的函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达州市教育局 关于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207号提案 办理情况(A)的函

达州市教育局

关于市政协五届次会议第207号提案

办理情况A的函

 

陈延奎委员:

在市政协五届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动我市产教深度融合服务产业企业发展的建议》(第207号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注重政策学习,顶层擎画蓝图

一是加强政策法规学习,提高思想认识组织开展《职业教育法》学习活动,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职教大会精神,谋划推动达州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锚定建区域职教高地这一核心目标,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资源布局,先后出台《达州市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达州市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十二条》《加快达州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等顶层政策设计,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方向、目标任务和实施路径。二是紧贴产业培育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围绕“3 3 N”产业集群和企业用人需求,面向就业市场,建立符合行业企业人力资源需求、与区域经济结构相适应的专业体系。建设国家骨干专业2个、重点专业10个,省级示范专业4个、重点专业13个,专业竞争力得到提升。实施专业预警、动态调整机制,新开设专业46个、淘汰停办105个,布点高职专业63个,涉及10个大类54个专业;布点中职专业196个,覆盖15个大类60个专业,现有专业与重点产业企业发展的匹配度、契合度不断提高。

二、优化投资环境,促进产教融合

一是主导产业发力,奠定产教融合基础。坚持大抓工业、重抓制造业鲜明导向,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我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5%,规模工业实现产值1776.9亿元。全力打造能源化工、新材料、农产品加工3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轻纺服饰3大五百亿级产业集群,医药健康、绿色建材等多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构建“3 3 N”现代产业体系,培育规上工业企业1070户,超提供就业岗位超10万个,为产教融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双园驱动”引领,打造产教融合平台。以达州高新区、达州东部经开区为主体,以国家高新区、国家经开区创建为路径,加速引进新项目、攻关新技术、研发新产品、筑强新支撑。促进2个重点园区实现厂中校,成为产教融合重要阵地。达州高新区重点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和通用航空,全力推进万达开区域创新中心主引擎和西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新高地建设;达州东部经开区重点聚焦钢铁及配套、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及化工,着力打造成渝地区先进制造业新高地和万达开产城融合新示范,引导我四川文理学院、达州职业技术学院、达州技师学院等在大力建设智能装备制造、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学科,实现学校专业和产业发展接轨,促进产教双向互动。三是“多点支撑”协同,厚植产教融合沃土。以各县(市、区)产业园区为载体,立足资源优势、着力招大引强、实施创新引领、加快建圈强链,打造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多支点。宣汉县加快天然气、锂钾优势资源就地转化利用;大竹县打造重庆电子信息和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配套基地;渠县全力建设西部轻纺时尚之都;通川区打造川东北食品医药、智能装备制造创新发展先行地;达川区全力建设全国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制造高地;万源市加快建设富硒农产品加工产业,各县协同支撑产业发展,厚植产教融合沃土。目前,全市“2 7”产业园区新增道路58.9公里,仓储45.62万平方米;开通公交线路63条,食堂8.17万平方米,职工宿舍31.08万平方米,医疗服务点119个,金融服务点59个,购物网点161个,医疗服务点119个,学校76所,建成大竹经开区综合服务中心、普光经开区服务平台、渠县工业大脑等综合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为进一步提升企业和学校进行生产实践、科研合作等创造了良好条件。

三、共同培育师资,提升教师素养

一是灵活自主选聘教师,促进“双师”成长。《关于加快达州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大力引进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和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专业课教师。直接考核录用世界技能大赛参赛选手、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第一名获得者担任专任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优先聘用教学急需但未取得教师资格证的专业技术人才作为兼职教师使用,取得教师资格证后按有关规定聘用,为职业院校选聘师资提供政策保障。目前,全市职业院校共有专任教师3261人,双师型教师占比25.7%。到2025年,全市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占比达60%双师型教师占比达50%二是区域合作,促进教师发展。加强与浙江省舟山市人社局、舟山市教育局的协调与沟通,积极推进浙江省舟山市对口帮扶宣汉县、万源市等地。53名班主任及德育管理人员赴浙江大学舟山校区开展班主任素质提升培训,100名教师参加舟山万源东西部协作骨干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培训。

四、加强成果转化,实现校企共赢

持续推进企业创新平台创建工作,加大对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的奖励力度,我市天宝锦湖电子、兆纪光电、红土地3家企业成功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玖源新材料等21家企业成功认定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全市市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首次突破100家,有力推动科研院所、在达高校与企业全方位合作,及时洞悉市场需求和产业需求;构建技术研发平台中试转化平台资本运作平台三位一体协同创新平台体系,通过创新平台加速孵化产研协同项目成果转化落地,更好地实现产研融合创新,达到校企合作共赢,协同发展的目的。

五、提升人才质量,用好人才资源

一是转变人才培养方向。出台《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推动各职业院校紧紧围绕本地产业需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目前,达州职业技术学院、达州市职业高级中学、达县职业高级中学等学校与达州天马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天王牧业有限公司、川东电缆有限公司、达州智谷机电有限公司等公司构建了专业公司课堂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方共同实施教学计划,执行教学管理、质量考评和专业技能考核机制,建立了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4个,与市内外知名企业共建实训基地25个,开设订单班、冠名班、定制班等16个。二是落实人才留用政策。实施达州英才计划面向国内外引进紧缺高层次人才,印发《达州市关于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实施人才新政十条措施》《达州市关于深化人才机制体制改革》等文件,为引进人才提供安家补助、岗位激励、编制身份动态调整等系列优惠政策措施,鼓励本地毕业生就地就业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大力支持!

 

 

                                                          达州市教育局                                                      2024724

 

 

 

 

 

 

 


主办单位:达州市教育局 联系电话:0818-3090961
蜀ICP备2021011951号 网站标识码:5117000006
公安备案号5117020200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