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市教办议〔2023〕12号
达州市教育局
关于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32号建议
办理情况(A)的函
李兰芳代表:
您在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建议》(第132号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直以来,我局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决策部署,高度重视中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坚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学校、进班级、进家庭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和特色化办学的重要抓手,多种形式推进我市传统文化教育走深走实。
一、以课程渗透为抓手,推进传统文化教育进课堂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传承文化热情,增强文化自信,近年来,我局积极鼓励各地各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学校教育教学。一是将传统文化纳入中小学日常教育。明确开设书法课时间、范围和课程要求,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主阵地,利用相关学科开展传统文化渗透教育。如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古诗文内容,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学习古代文化经典;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古典音乐欣赏;在写字教学中加强书法教学;在美术教学中增加国画、篆刻、剪纸等传统工艺,在体育教学中学习中华武术等。二是积极推进德育课程资源建设,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开发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中。通川区第七小学编写了校本教材《国学》,达川区实验小学开发了校本课程《蒙养诗词》,渡市小学开发了《国学堂》,达州中学依托厚重文化底蕴编写校本教材《嘎云流韵》,达川区福善中心校依托真佛山风景区开发校本课程《新二十四孝》,宣汉县依托红军公园开发校本课程《红军文化》,宣汉县宏文学校依托“工”字形教学楼编写校本教材《红军摇篮》。
二、以学习教育为抓手,提高教职工人文素养
传统文化教育的推进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达州市教育局持续加大对传统文化教师的培养,通过举办各种培训讲座和比赛,推动教师队伍的成长。一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良好师德师风。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将德育工作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组织开展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等部编教材教师培训;注重抓实思政课,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对全市中小学思政课任课教师进行了全员培训,在全市开展思政课调研,利用周永开先进事迹精心打造优质思政课2节。同时,将传统文化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培训,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并举办交流会、主题演讲、学习沙龙等,引导广大教职工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润心养德。二是赋能传统文化教育,强化教师专业培训。将传统文化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定期开展“国培”“省培”“市培”等传统文化教师培训,截至目前,已培训中小学教师500余人。积极申报教师“国培”项目11个,获批8个,涉及资金1000余万元。通过各种比赛、培训,进一步促进传统文化教师素养提升,强化传统文化教育建设。
三、以主题活动为抓手,提升文化育人效果
一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根据《达州市中小学校“三个校园”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达州市中小学生“有品、有爱、有责”培育工程实施方案》的部署和要求,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各地各校积极组织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演”系列活动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践活动和积极开展“传唱爱国歌曲”“英雄在我心中”“我的家风故事”等系列教育活动,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让学生带动家长一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做向真向善的社会人。二是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推动各地非遗扎根校园。积极开展国画、书法、篆刻、戏曲、剪纸、武术等活动,申请国家、省级有关戏剧院团和地方文化艺术团到校演出,并将戏曲元素融入学校艺体活动,在文艺演出活动中融入戏曲类节目。目前,我市共创建了全国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2所、四川省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1所。我市优秀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巴渠河川剧艺术”,自成立以来,先后与达川区逸夫小学、通川区文华街小学等学校进行了川剧传承传习普和教学及戏剧进校园展演活动,其选送的川剧节目连续三年获得省级“一等奖”。三是丰富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充分利用端午、清明等中国传统节日和重大纪念日,开展烈士公祭、“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主题阅读和“争做文明达州人”志愿劝导等活动,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同时,以广大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达州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和道德体验活动,引导青少年了解达州的地方特色和传统美德,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营造保护传统民族民间文化的氛围。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达州市教育工作的大力支持!
达州市教育局
2023年8月28日
(联系人:基础教育科 饶乙琳 3090965 13678292028)
抄送: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市人大教科文卫专委会,市政府督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