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晓红委员:
您在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建议》(第259号提案)收悉。感谢您对达州教育工作的关心,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积极完善学校考核评价机制
严格落实“双减”“双规范”政策,严格控制学生考试规模及次数,严禁各地各校唯成绩论、唯分数论,着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按照《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要求,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不组织考试,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不超过90分钟。积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印发《达州市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从2020年秋季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起,实行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2023年中考共考核9个学科总分900分,其中,体育与健康满分100分(折算分值75%计入总分),占总分比例较过去大幅上升,且考试总成绩以等级形式呈现,以等级形式录取,进一步优化了考核评价的政策导向。
二、优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全市各中小学校严格按照“每班每两周至少1课时,每学期不少于9课时”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要求,开足开齐心理健康教育课。同时,针对青少年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抓好智育的同时,在德育方面,突出抓好爱国主义和感恩教育,有针对性的把“挫折教育”“情绪管理”等知识纳入教育内容,积极开展红色经典电影观影、法治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活动,将心理辅导有效融入课堂教学和团队活动,着力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在体育方面,坚持开足体育课程,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的体育活动。在美育方面,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音乐、美术或者综合艺术课程课时总量不低于总课时的9%,确保学生在校掌握1至2项艺术特长。在劳动实践教育方面,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研学旅行,走出课堂、走出教室,将大自然变成教室,打造形式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大课堂,不断减轻青少年的心理负担,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筛查
认真贯彻落实《达州市中小学校心理辅导室三年建设方案》(达市教〔2022〕40号),全力推进中小学校标准化心理辅导室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标准化学校心理辅导室66所,另有55所在建,为开展好中小学生心理筛查、心理辅导等工作提供了有力阵地支持。各地各校依托学校心理辅导室和第三方机构,按照“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阶段学校师生每学年开展1次全覆盖心理健康测评”要求,2022年,对全市62.03万名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测评,2023年春季学期以来,依托达州市教育系统上线运行的“绿萝心数-家校社协同心理关爱平台”,已有186所学校16.02万人次学生借助该平台完成了心理健康测评并完善了心理健康档案。针对测评中发现的心理异常学生,由学校班主任给予高度关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定期开展“一对一”心理辅导,跟踪学生心理变化情况,高危学生及时提醒家长转入专门机构进行诊疗,严防学生因心理问题做出极端行为。
四、着力搭建心理健康家校平台
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按照《达州市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达市府办发〔2022〕42号)要求,扎实开展家访工作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及实践活动,营造团结互助、和谐友爱的班级氛围,深入学生家庭了解学生实际,对学生多关心、多鼓励、多肯定,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家庭教育促进法》,帮助家长加强亲子沟通,缓解家庭矛盾,共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全市各中小学(幼儿园)建有家长学校1109所,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2015个,打造“达州市示范家长学校”2所,在通川区第一小学校成立了达州市首家妇女儿童心理健康服务站,坚持在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常态化开设“家长课堂”,组织相关专题讲座,形成了以心理健康教育、传统文化、法治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系列课程。充分利用“5.15”国际家庭日和家风家教宣传月等时间节点,运用网络、媒体、公众号、抖音等形式,推送心理健康和科学家教知识文章和视频,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传授心理学技巧,提升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度、关注度,让每位家长从心理层面去关心关注自己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
下一步,市教育局将持续完善学校考核评价机制,引导家长和社会摒弃“唯成绩论”的价值取向,大力推动《达州市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的贯彻落实,持续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引导,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浓厚氛围,推动达州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迈上更高台阶。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达州教育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达州市教育局
2023年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