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达州市委:
您们在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强化校地合作,助力达州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071号提案)收悉。现将提案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建立机制体制,促进校地合作
(一)出台联席会议制度,共谋校地合作。2020年12月,我市建立全市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印发《达州市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有效促进全市职业教育发展,共谋共商校地发展合作。2020年8月,支持四川文理学院与达州市中心医院合作办学筹建四川文理学院医学院,申办康复治疗学、护理学2个本科专业。目前,康复治疗学专业已获教育部审批。2021年3月,市委、市政府与四川文理学院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按照“市校合作、院校合作”共建、共管、共享的模式开展合作办学,共建四川文理学院医学院。项目位于四川文理学院莲湖校区北侧,用地约193.6亩,建设周期15个月。四川文理学院还与达州市中心医院、达州市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分别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代建还本合作协议。2022年2月,市委、市政府与四川文理学院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在四川文理学院莲湖校区的塔石路东侧规划280亩土地,在达州高新区规划300亩教育用地,在高新区紧邻区域预留500亩教育用地,在达州高新区建设“四川文理学院大学科技园”支持文理学院扩大办学规模,加强教育科学研究。达州职业技术学院、达州中医药职院等高校与多家企业签订校地合作协议。
(二)组建区域职教联盟,加强示范合作。搭建渝东北、川东北地区高水平大学合作办学、协同创新和两地高校增投招生计划。推进川渝一体化和成渝经济圈的发展,推动组建合作领导小组,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发展建立达渝教育一体化发展实验区,完善一体化发展机制;组建“川渝、川东北教师教育联盟”,全方位、立体化地交流合作,推动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和共建共享。目前,我市牵头成立的川东北五市职业教育联盟、达州市工艺美术产教联盟、达州市加工制造产教联盟等8个职教集团和专业联盟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学科研、人才交流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实现人才互通,吸引高端人才
(一)搭建信息平台,共享人才信息。出台《达州市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建立职教联盟,在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的框架下推动人才资源库、人才交易市场和人才信息发布平台建设,组建人才服务联盟,促进人才资源跨区域合力流动和优化配置,每年发布分领域人才需求预测报告。
(二)配套优惠政策,引进高端人才。近年,市政府持续实施“达州英才计划”面向国内外引进紧缺高层次人才,印发《达州市关于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实施人才新政十条措施》《达州市关于深化人才机制体制改革》等文件,为引进人才提供安家补助、岗位激励、编制身份动态调整等系列优惠政策措施。2020年全市人才引进541人。其中,事业单位引进475人,企业引入66人;2021年全市人才引进742人。其中,事业单位398人,国有企业98人,民营企业246人。
三、加强合作保障,推进产学研合作
(一)出台措施,保障经费投入。2022年1月,市政府出台《达州市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十二条措施》,进一步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强化校企合作组织、投入保障。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职业院校建设,支持公办院校通过争取专项债券、依法依规申请银行贷款等融资方式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落实土地政策,实施减税降费、基金激励奖补政策。
(二)围绕产业,深化产学研合作。借助成渝经济圈建设和万大开融合发展契机,结合我市“2 7”经济产业园区规划,聚焦“3 3 N”主导产业,构建“5 5”现代服务业体系这一发展目标,推进企业与职业院校、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加强教师与技术工人双向实践交流。大竹职中与大竹东柳醪糟等企业和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等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瓮福化工、地奥天府药业等30多家重点企业分别与达州中医药职业学院、达州中医学校、贵州大学、成都医学院等40余家科研院校开展了技术合作和人才交流。宣汉与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共同建立了南玻院西南分院宣汉微玻纤新材料研究院。目前正在依托宣汉天然气、锂钾两大优势资源筹建达州市锂钾产业技术研究院或新材料(锂钾)产业院。
四、依托高校联盟,优化专业布局
结合全市“3 3 N”重点产业布局,依托高校发展联盟资源,发挥四川文理学院理事长作用,不断优化专业设置,整合职教资源,定向人才培养。成立“川渝、川东北教师教育联盟”,建立达渝教育一体化发展实验区,完善一体化发展机制,推进学科建设、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职业院校与海信集团、北汽集团等300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达州职业技术学院、达州市职业高级中学等4所学校与合作企业组建了物流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畜牧兽医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共参与试点学生1545人,新增实习实训基地3个。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大力支持!
达州市教育局
2022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