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08810200-06-2022-0080 | 分 类: | 人大建议、政协提案 | ||
责任部门: | 发文日期: | 2022-11-07 14:28:55 | |||
标 题: | 达州市教育局 关于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第058号提案 办理情况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时限: |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潘大兵委员:
您在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建议》(第058号提案)收悉。现将提案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 优化政策供给,突破瓶颈限制
强化运用释放政策顶层设计功效,加快破解制约我市产教融合政策瓶颈,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合理配置各种教育资源,形成与产业发展相协调的发展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助推器”、促进就业的“稳定器”、人才红利的“催化器”,持续注入职教办学动力源。2020年12月,市政府印发了《达州市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2021年9月,市政府印发了《达州市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22年1月,市政府印发了《达州市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十二条措施》;2022年4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达州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并召开全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职业教育有关精神,着力建设区域职业教育高地,奋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战略支点提供有力支撑。
二、 共谋发展聚力,强化职责定局
坚持高举职业教育发展改革大旗,着力构建党政领导、教育统筹、部门协同、院校主责工作格局,加强目标管理,实施督导评价,促进良性发展。市委市政府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进落实情况纳入目标绩效考核,实行“一把手”负责制,限定责任单位每月25日前向市委目标绩效办汇报最新工作进展,有效落实部门主体责任,强力推进目标完成。
三、深化校企合作,改革发展助力
一是建设产教融合创新机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大力实施“引企入校,引校入企”策略,实行人才培养多元化,2022年1月,市政府出台《达州市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十二条措施》,充分调动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研究机构五方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大力宣传企业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鼓励企业投资兴办职业教育,出台“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的投资符合条件的,可按投资额的30%抵免企业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激励措施。三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中高职“3 2”五年贯通培养工作,加强中高职在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师资等方面的贯通衔接,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近年,全市新增达州市职业高级中学、宣汉职业中专学校、达县职业高级中学等11所五年贯通培养的中等职业学校,招收学生1962人。四是推进“双元育人”建设。坚持以“职教改革”为抓手,推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稳步推进“1 X”证书制度试点。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宣汉职业中专学校、开江县职业中学、渠县职业中专学校、大竹县职业中学被纳入首批1 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达州市职业高级中学、宣汉职业中专学校、四川省电子商务学校、渠县职业中专学校、开江县职业中学专业探索课证融通被纳入第二批“1 X”试点范围。五是强化教学诊断改进。以师生发展质量为核心,以专业、课程建设为载体,推动在学校、专业、课程、教职工、学生等不同层面建立完整、系统的联系,强化各层级各方面质量依存关系,科学打造“目标链”“标准链”,逐步构建学校“建设、诊断、自评、改进”全要素、网格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市政府教育督导团把职业教育教学诊断改进工作作为重点督导内容,坚持“一校一策”,实行“一校一案”。
四、对接产业合作,优化人才培养
一是对接产业需求加强定向人才培养合作。积极推进中高职“3 2”五年贯通培养工作,对接“3 3 N”产业与企业合作开设订单班、冠名班、定制班等20余个,出台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推动各职业院校紧紧围绕本地产业需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企业衔接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目前,达州市职业高级中学等院校与达州天马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天王牧业有限公司、川东电缆有限公司、达州智谷机电有限公司等公司构建了“专业公司课堂”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方共同实施教学计划,执行教学管理、质量考评和专业技能考核,建立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4个。二是依托产业推进产学研合作。推进企业与职业院校、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校企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名师、名工匠”工作室,大竹东柳醪糟等企业与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等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瓮福化工、地奥天府药业等30多家重点企业分别与达州中医药职业学院、达州中医学校、贵州大学、成都医学院等40余家科研院校开展了技术合作和人才交流。宣汉与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共同建立了南玻院西南分院宣汉微玻纤新材料研究院。目前正在依托宣汉天然气、锂钾两大优势资源筹建达州市锂钾产业技术研究院或新材料(锂钾)产业院。三是借助产教融合共同塑造教育品牌。下大力气推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建设,提高中职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实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聚力创建凸显四川特色、跻身国内一流的中职学校和具有行业示范引领、就业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的示范专业。目前,全市有国家级重点职业院校7所,国家级、省级重点专业11个,达州市职业高级中学、达州市高级技工学校、开江县职业中学3所学校被成功纳入四川省第二批示范校建设项目。农村经济综合管理、机电技术应用等4个专业被纳入省示范(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双示范”建设项目都顺利完成省教育厅中期指导和评估验收;大力实施中职“三名工程”,力争创建省级中职名校6所、名专业12个、名实训基地6个。四是搭建职业教育联盟合作平台。牵头成立川东北五市职业教育联盟、达州市工艺美术产教联盟、达州市加工制造产教联盟等8个职教集团和专业联盟,搭建人才信息共享平台,积极打造职业教育共同体。依托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入重庆三峡职教联盟,通过与万州、开州的职业院校、企业对接与合作,进一步丰富和转换我市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办学模式功能,促进信息资源共享、人才流通。
五、经费投入保障,促进校企合作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推进市、县两级建立由党委、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相关行业部门、院校为成员的领导机构,推动职业教育突破发展。提出一、二、三产业相关主管部门设置专门机构,明确专人负责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发展工作落实。把职业教育发展作为对各地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的重要内容,并把评价结果作为对地方政府目标绩效考核的参考依据。二是优化政策措施。出台激励措施,明确:“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的投资符合条件的,可按投资额的30%抵免企业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三是创新绩效考核机制。由财政保障公办职业院校基本经费支出,鼓励职业院校面向市场合理增加收入,通过校企合作、技术服务、社会培训、自办企业等取得的创收收入,按收支两条线原则,等额预算安排用于办学成本,按创收收入不高于50%比例作为职业院校绩效工资经费来源。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大力支持!
达州市教育局
2022年4月12日
主办单位:达州市教育局 联系电话:0818-3090961
蜀ICP备2021011951号 网站标识码:5117000006
公安备案号5117020200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