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08810200-06-2022-0074 | 分 类: | 人大建议、政协提案 | ||
责任部门: | 发文日期: | 2022-01-19 10:32:34 | |||
标 题: | 达州市教育局 关于市政协四届六次会议第043号提案 办理情况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时限: |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达州市工商联等委员:
您们在市政协四届六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主动推进万达开示范区职业教育发展,助力区域经济的建议》(第043号提案)收悉。现将提案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关于建立深层次的校企合作的建议
(一)针对性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一是搭建平台培养人才。市教育局联合四部门出台《达州市“6 3”产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培训实施意见》,通过每年全市职业教育活动周,搭建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交流平台,签订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协议,开设订单班、冠名班、定制班等20余个,实现用工需求无缝对接。全市职业院校与浙江吉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海尔集团等知名企业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训基地375个。二是对接产业培养人才。出台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推动各职业院校紧紧围绕本地产业需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目前,达州市职业高级中学等院校与达州天马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天王牧业有限公司、川东电缆有限公司、达州智谷机电有限公司等公司构建了“专业 公司 课堂”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方共同实施教学计划,执行教学管理、质量考评和专业技能考核,建立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4个。三是调控专业培养人才。结合全市“6 3”重点产业和企业用工需求,实施专业预警和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国控专业设置管理,继续缩减学前教育等专业招生规模,有序扩大市场热门产业和新兴产业招生规模,整合扩大中职学校办学规模,提升办学效益,全市具有招生资格的34所中职学校目前调控为27所。优化专业机构,全市新开设专业46个、淘汰落后专业59个、停办专业点28个,全市中职专业布点200个,覆盖16个专业大类、68种专业。一二三产业对应的专业学生人数比例由2014年的4.4:12.8:82.8调整为15.5:24.8:59.7,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不断增强。
(二)参与学习型企业建设。不断探索职业教育与达州产业、企业长效合作机制,以多种形式参与企业内部培训建设。一是积极组织技能技术人才参加“天府工匠、省(首届)化学检验员技能大赛、省(首届)节能环保专业技能大赛”。承办了2020年全省无线电监测技术演练竞赛,获得团体二等奖和3个单项奖,促进我市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升。二是参与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同开展基于技能提升、技术创新的学习活动。积极组织职业院校参加企业家参加“大企业大集团核心人才、创新型企业家、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等专题培训和“双创大讲堂”等专题讲座,开展“专精特新、企业家管理能力提升、2020年中小企业银河培训、2020-2021年中小企业经营领军人才培训”等培训活动10余次,组织和培训企业家300余人次。
(三)联合举办职业技能竞赛。健全了“教育部门组织、行业主导、企业参与、学校创新”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组织机制,每年定期举办全市职业教育技能大赛,搭建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交流平台,用企业标准引领技能竞赛标准,实现教学与岗位需求对接,参与行业50多家、企业300多家。行业根据产业发展紧缺岗位需求设计竞赛项目,聘请行业专家担任评委。通过大赛,教育与产业的联系更加密切,学校与企业对接更加深入,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向更加清晰,学生作品向企业产品、市场商品的转化更加普遍,探索形成了竞赛合作新机制和具有职教特色的技术技能人才评价模式。
二、关于加强以提升服务能力为导向的自身建设的建议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是推进中高职“3 2”五年贯通培养工作。今年,全市新增达州市职业高级中学、宣汉职业中专学校、达县职业高级中学等13所五年贯通培养的中等职业学校,计划招生2345人。二是推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稳步推进“1 X”证书制度试点。近年,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宣汉职业中专学校告等7所学校被纳入探索课证融通“1 X”试点范围。三是推动教学诊断改进,建立学校、专业、课程、教职工、学生等不同层面建立完整、系统的联系,强化各层级各方面质量依存关系,科学打造“目标链”、“标准链”,逐步构建学校“建设、诊断、自评、改进”全要素、网格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市政府教育督导团把职业教育教学诊断改进工作作为重点督导内容,坚持“一校一策”,实行“一校一案”。
(二)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中等职业学校兼职教师自主聘任机制,畅通职业院校从行业企业招聘紧缺人才的“绿色通道”。近年来,各职业院校建立多元化的教师进入渠道,开放教师招聘方式,广泛吸引具有工作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到学校工作,新培养“双师型”教师1053名、专业带头人120名、骨干教师135名,引进硕士研究生38人,聘任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社会能工巧匠60名,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教师获得各级大赛获奖350余人次,公开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校本教材14本。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比达50%,“双师”结构逐步优化。
(三)构建产学研用合作模式。一是积极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加强职业院校与三地行业企业合作,聚集万达开新兴产业开展产学合作。二是是依托各自然资源,错位发展竞争优势的医药康养产业,相互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共同建立统一的医药研发、生产、检测、交易中心;三是依托万州区规划的渝东金属表面处理中心(一期400万平方米表面处理能力),大力发展万达开电子信息产业;四是开展正威国际集团与万州金龙铜管集团在铜制品的研发合作,将铜制品产业以延链扩链的形式做大做强;五是共建产业联盟,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使三地企业都主动参与其中,促进“产品互通、市场互通、行业协会互通”,确保万达开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取得实效。
三、关于加大可持续发展的统筹力度的建议
(一)建立跨区域信息平台。一是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对接。2021年全市职业学校停办专业46个;新增加物联网、无人机操控与维护等新兴战略性产业的专业24个,整改专业97个,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为导向。二是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整合各类企业资源,推动创建各类中小企业信息库,为中小企业与高校、中职校毕业生充分有效对接奠定工作基础。市教育局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和职业院校深入本地企业达州兆记光电召开座谈会,就企业对用工需求和学生实习实训进行全面对接,推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
(二)协同制订产教融合实施细则。一是建立全市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全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形成工作合力,我局多次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建议,出台了《达州市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二是推动产教融合顶层设计。加快破解制约产教融合的政策瓶颈,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合理配置各种教育资源,形成与产业发展相协调的发展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助推器”、促进就业的“稳定器”、人才红利的“催化器”,我局牵头会同相关部门草拟了《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方案》正在修改完善中。
(三)加大对校企合作的政策支持。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层次发展,强化政府统筹,健全合作机制,调动社会资本支持和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我局多次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建议,代市政府草拟了《达州市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目前正在按程序办理。
最后,再次感谢你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大力支持!
达州市教育局
2021年7月30日
主办单位:达州市教育局 联系电话:0818-2121801
蜀ICP备2021011951号 网站标识码:5117000006
公安备案号5117020200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