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教育局
关于印发《二〇一一年达州市基础教育工作安排》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育局,市级有关直属学校:
现将《二〇一一年达州市基础教育工作安排》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
1. 2011年达州市基础教育工作安排。
2. 2011年各县、市、区基础教育工作业务目标任务分解表。
3. 2011年达州市基础教育科工作行事历。
二〇一一年一月五日
附件1:
二〇一一年达州市基础教育工作安排
2011年,全市基础教育工作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第四次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学前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为重点,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推动我市基础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学前教育
(一)大力普及学前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精神,制定与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完善学前教育发展激励机制,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和社区幼儿园,积极扶持与规范民办幼儿园发展,鼓励与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普惠性学前教育机构,促进学前教育资源合理布局,进一步提高城乡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程度和普及水平。
(二)进一步强化示范幼儿园的示范性。各地要不断扩充和强化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示范性幼儿园的示范、辐射作用。已创建成功的示范幼儿园要不断提升办园质量和品位,开展“手拉手”活动,定期组织送教、支教、教学观摩等活动,开展教师培训、互动、交流,带动本地区幼儿园共同发展。市上将对省、市级示范园进行抽查,对不合格的责令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坚决摘牌。
(三)加强幼儿园常规管理。进一步规范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为幼儿体、智、德、美和谐发展提供有效指导。以落实《达州市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为重点,加强对全市幼儿园管理工作的督查。
(四)努力提高幼儿园办园质量。认真执行《园本教研示范园标准》,以创建园本教研示范园为抓手,深入开展园本教研。广泛开展幼儿园教师技能比赛和论文、课件评比等园际交流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研究制订办园质量标准,加大对幼儿园办园水平的评估。
二、义务教育
(一)积极做好“两基迎国检”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上有关“两基”迎国检工作的相关精神,积极做好“两基迎国检”工作。采取措施防辍控流,大力抓好初中入学率和巩固率的提高,切实降低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特别是农村初中辍学率,组织好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二)切实保障弱势群体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坚持由流入地政府负责、以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做好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认真贯彻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工作的有关意见,切实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工作,落实监护引导责任,建立学校与家长联系制度,开展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督导检查,确保留守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三)大力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加强规划、统筹和指导,进一步明确推进义务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督促县、市、区政府结合本地区实际,制订并实施本地区义务教育发展规划和目标,积极推进学校管理规范化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逐步提高图书、实验器材等装备水平,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改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缩小城乡差距,推进教育均衡。均衡配备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促进教育公平。以人为本、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完善中小学校点布局调整,协助做好寄宿制学校建设,防止因不适调整造成学生失学、辍学和新的上学难的问题。
(四)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改进教学管理,构建有效课堂,着力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督促指导学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因材施教,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调研,总结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经验,积极探索构建有效课堂的途径和办法,切实加强对备、教、辅、改、批等工作环节的管理,推行精细管理,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五)继续推进特殊教育发展。整合特殊教育资源,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范特殊教育学校管理,加大特校教师培训工作力度,加强特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加强教科研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继续做好特殊教育学校的招生(入学)工作,扩大随班就读和普通学校特教班规模,加快发展残疾儿童少年的学前教育和初中阶段教育,渗透职业教育,提高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率。开展“助残日”活动,争取社会各界对特殊教育的关心和支持。
三、普通高中教育
(一)扎实推进高中课程改革。健全完善高中课程改革工作机制,完善新课程背景下的相关管理制度,逐步形成课程改革工作有序、规范、高效的运行机制。加强高中课改校本校建设,积极推广改革的成功经验;加强体、音、美等教学功能室和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实验室建设,为顺利开设各模块的课程奠定基础。
(二)强化内涵发展。加大宏观管理普通高中的工作力度,进一步规范高中分科、分班管理,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按照“稳定规模、内涵发展、突出特色、整体提高”的发展思路,以高中课程改革为契机,鼓励高中学校走特色创新的发展之路,引导学校建立适应新课程要求的学校管理体系和模式。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注重教师业务培训,深入开展教学实践具体问题研究,积极探索加强高中教学管理、初高中教学衔接、实施教学质量跟踪管理的工作思路,推进有效训练,努力提高高中教学质量;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拓展管理视野,提高管理水平。
(三)建立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建立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综合评估制度、学校管理交流研讨例会制度和高中发展调研制度。一是建立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综合评估制度。将对高中教育教学的综合评估作为落实教育方针、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教育质量的促进和保障机制,建立符合实际、操作性强、客观公正的普通高中的综合评价体系。加大推动和实施力度。从2011年开始对市级以上示范性高中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进行综合评估。二是建立普通高中交流研讨例会制度。每年以研讨会、论坛、座谈等形式开展全市高中的学习交流和研讨活动。活动围绕全市普通高中年度重点工作和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要求,确定研讨主题和方向,总结经验,开拓思路,形成共识,交流先进经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推动全市普通高中教育的健康发展和学校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三是建立普通高中发展调研制度。在全市高中管理中积极倡导深入基层和调查研究的风气。对普通高中办学情况进行调研,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提出解决的建议。
(四)加快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步伐。建立学校和地区课程改革动态评估制度,探索课程改革评价机制,为学校实施新课程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深化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在确保公正、公平的前提下,继续做好省级及以上示范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工作,进一步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和高中招生办法,推动综合素质评价与高中招生的紧密结合,发挥高中招生考试改革的正面导向作用。积极做好高中课改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和非课改年级的毕业会考工作。
四、德育工作
(一)积极开展各项主题活动。通过组织开展建党九十周年纪念、第八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等活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德育课程内外贯通,广泛开展与学科课程教学相衔接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学科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道德养成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建设一批学科德育的示范课和一批经典教案和优秀课件,引导老师切实加强和改进课堂教学,提升育人实效;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中关于开展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规定,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保证小学生每学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10天,初中学生每学年不少于20天;认真开展艺体科技“2+1+1”活动。
(二)认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继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健康知识教育,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重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和班主任教师的培训,在理论水平、辅导技巧等方面不断提升水平,督促各校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与管理,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三)大力实施科技教育。按照全市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的总体安排,鼓励和指导各县(、市、区)、学校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富有特色的科技教育活动,培养中小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认真组织学校师生参加科普宣传月和科技活动周的科技活动和国家、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与科协共同做好达州市第27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各项工作,促进全市科技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继续加强中小学国防教育。
(四)进一步加强校外教育、安全教育和环境教育。整合社会各行业的教育资源,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管理和使用,积极搭建平台,开展全市校外教育管理人员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市校外教育事业发展;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和环境教育,开展防火防盗、避险求救等培训努力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五)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召开全市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推进会,督促各地各校积极贯彻执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充分发挥环境育人、行为育人、品味育人的有效功能,推动学校持续发展、全面发展。
(六)努力开展好关工委的工作。发挥“五老关爱团”、校外教育辅导中心、辅导站等组织的作用,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开展了形式多样、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各种活动;坚持对营业性网吧和电子游艺厅进行义务监督,净化文化市场,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设文明和谐环境;全面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加强基层工作,办好家长学校,发挥好校外辅导站的作用,协调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科学有机结合。
五议作四月、其它工作
(一)根据省语委办、省测试中心要求,完成2011年的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市级语言规范示范校评估工作;“中华经典诵读、规范汉字书写大赛”活动;筹备我市普通话计算机测试基站建站工作;继续筹划二级城市语言文字达标工作;完成我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换届改选工作。
(二)加强对达一中、市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切实推进直属学校加强常规管理,在招生、教育教学等方面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促进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着力构建直属学校的教科研平台,实现学校教育资源共享,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三)加强沟通、协调、指导,整合教研、电教、技装等部门力量,共同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
附件2:
2011年县、市、区教育工作业务目标任务分解表 |
项 目 内 容 县 别 | 1 | 2 | 3 | 4 | 5 |
学前教育 | 义务教育 | 普通高中 | 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人) | 创建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 |
幼儿 学前 三年 入园 率 (%) | 新建公办幼儿园(所) | 创建 市级 “园本教研 示范 园” (所) | 初中生辍学率控制在3%以内 | 新建小学 (所) | 新建初中(所) | 新建特殊教育学校 | 特殊教育在校学生规模(人) | 招生计划 (人) | 起始年级班额达标率(不超过56人)(%) | 通用技术课达到开设条件的学校(所) |
分 值 | | | | | | | |
| | | | | | | | | | | | |
全 市 | 75 | 37 | 7 | 3 | 2 | 1 | 2 | 3550 | 32000 | 85 | 41 | 20000 | 10 |
通川区 | 86 | 3 | 1 | 3 | 1 | | 1 | 180 | 1700 | 85 | 3 | 4500 | 2 |
万源市 | 73 | 2 | 1 | 3 | | | | 120 | 3300 | 85 | 4 | 1050 | 1 |
达 县 | 77 | 15 | 1 | 3 | | | 1 | 350 | 5000 | 85 | 7 | 4400 | 1 |
宣汉县 | 73 | 6 | 1 | 3 | | | | 800 | 5000 | 85 | 5 | 2400 | 2 |
开江县 | 75 | 2 | 1 | 3 | | | | 850 | 3000 | 85 | 4 | 1050 | 1 |
大竹县 | 75 | 5 | 1 | 3 | 1 | 1 | | 470 | 5000 | 85 | 6 | 3300 | 1 |
渠 县 | 75 | 4 | 1 | 3 | | | | 700 | 6500 | 85 | 8 | 3300 | 1 |
市本级 | | | | | | | | 80 | 2500 | 85 | 4 | | 1 |
附件3:
2011年基础教育科工作行事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