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小玲委员:
您在市政协四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第043号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全市职业院校基本情况
全市有高职院校2所,中职学校34所(公办学校22所,民办学校12所),其中,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3所,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4所,省级示范高职院校1所,省级重点中职学校5所;有省级重点专业11个。有教职工4842人(其中,高职860人,中职3982人),专任教师4185人(其中,高职768人,中职3417人),在校学生6.4万人(其中,高职1.2万人,中职5.2万人)。
我市职业院校与浙江吉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海尔集团、冠捷电子厦门有限公司、上海大饭堂餐饮服务有限公司、达州广厦建筑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训基地375个,对接“6+3”产业与企业合作开设订单班、冠名班、定制班等20余个。
二、完善体制机制,支撑产教融合健康发展
一是推动产教融合顶层设计。加快破解制约产教融合的政策瓶颈,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合理配置各种教育资源,形成与产业发展相协调的发展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助推器”、促进就业的“稳定器”、人才红利的“催化器”,我局牵头会同相关部门草拟《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方案》正在修改完善中。二是建立全市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全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形成工作合力,我局多次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建议,代市政府草拟《达州市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目前正在按程序办理。
三、搭建校企平台,促进产教融合协调发展
一是搭建平台促进产教融合。通过每年全市职业教育活动周,搭建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交流平台。目前全市共建实训基地375个,牵头组建和参加职教集团达28个,对接“6+3”产业与企业合作开设订单班、冠名班、定制班等20余个,建立省级市级多层次创业园区(孵化基地)31个,支持职业院校学生和科技人才在园区创新创业。二是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构筑。积极探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中高职“3+2”五年贯通培养工作,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中高职在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师资等方面的贯通衔接。今年,全市新增达州市职业高级中学、宣汉职业中专学校、达县职业高级中学等13所五年贯通培养的中等职业学校,计划招生学生2071余人。三是推进职业院校“双元育人”建设。坚持以“职教20条”为抓手,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有效载体,助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走向深入,稳步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2019年,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宣汉职业中专学校、开江县职业中学、渠县职业中专学校、大竹县职业中学被纳入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今年,达州市职业高级中学、宣汉职业中专学校、四川省电子商务学校、渠县职业中专学校、开江县职业中学5所学校的5个专业探索课证融通被纳入第二批“1+X”试点学校。四是推进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提高职业教育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工作常态化改进机制,以师生发展质量为核心,以专业、课程建设为载体,在学校、专业、课程、教职工、学生等不同层面建立起完整、系统的联系,强化各层级各方面的质量依存关系,科学打造“两链”,培育“8”字质量改进螺旋(两链“目标链、标准链”,培育8字“建设、诊断、自评、改进”),逐步形成学校全要素、网格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五是加强校企职业技能培训。不断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院校对接全市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开展技能培训,近5年通过技能培训,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获得初级电子工程类职称评审390人,中级电子工程类557人,高级经济类和电子工程类180人。
四、建立有效机制,助力产教融合快速发展
一是探索机制创新,助力产教融合。为解决我市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机制脱节、人才供给保障能力不足等问题,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提升职业教育办学内涵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支撑力,结合我市就业、职业、产业、行业、企业实际情况草拟《达州市推广“五业联动”职业教育发展新机制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为进一步激励中等职业学校创新创业,结合实际,草拟《达州市激励中等职业学校创新创业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达州市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十条措施(征求意见稿)》。二是建立产教融合激励机制。积极争取政府加大对职业院校的投入和支持力度,确保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将兼职教师薪酬、接受学生实习实训企业的耗材及设备损耗补贴、企业学徒培养经费等列入地方年度财政预算;用于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和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在职业院校引企入校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学生创业基地等方面给予相关政策优惠。三是积极开展产教融合试点项目。探索建立产教融合发展的有效模式,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全面贯通,提高人才培养与产业、企业需求的匹配度,在原有校企合作基础上,建立省级产教融合示范点1个。
五、做优职业院校,推进产教融合纵深发展
一是打造职业教育品牌。为进一步推进优质职质资源建设,提高中职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实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开展建设在全省示范引领、凸显四川特色、跻身国内一流的中职学校和具有行业示范引领、就业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的示范专业。目前,我市达州市职业高级中学、达州市高级技工学校、开江县职业中学3所学校被成功纳入四川省第二批示范校建设项目。农村经济综合管理、机电技术应用等4个专业被纳入省示范(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双示范”建设项目都顺利完成省教育厅中期指导和评估验收。二是优化民办职业学校布局。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民办职业教育,在高新区规划土地510亩,计划投资22亿元,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新建达州高新职业技术学院;达州华南理工职业技术学校计划筹建达州华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拟在达川区石板街原064研究院及303厂旧址基础上进行改扩建,占地面积361亩,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积极引进四川泛美教育投资集团来达投资建设达州航空职教城项目,目前已正式签订协议落地达州,提升民办学校促使提质增效。三是对接产业发展,深化产教融合。市教育局联合四部门出台了《达州市“6+3”产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培训实施意见》,各县(市、区)、各职业院校要紧紧围绕我市“6+3”产业专业发展智力需求,以搭建服务平台、促进供需对接、优化发展环境为抓手,实施校企“双元”育人,构建产教融合的良好机制,推进产业与专业深度对接,推动“基地共建、专业共设、标准共定、师资共享”一体化发展新局面。要进一步健全校企合作激励机制和政策保障,全面提升合作层次和合作内涵,建立冠名班、定向班,有针对性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急需的紧缺专业人才,为我市打造的能源化工、新材料、农产品加工、现代建筑4个“千亿产业集群”,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文化旅游、现代物流4个“五百亿产业集群”,生物医药1个“百亿产业集群”等“6+3”重点产业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近两年来,全市新开设专业15个、淘汰落后专业19个、停办专业点31个。四是搭建职业教育联盟平台。牵头成立了川东北五市职业教育联盟、达州市工艺美术产教联盟、达州市加工制造产教联盟等8个职教集团和专业联盟,积极打造职业教育共同体。五是依托本地产业推进产学研合作。积极推进企业与职业院校、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东柳醪糟等企业与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等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瓮福化工、地奥天府药业等30多家重点企业分别与达州中医药职业学院、达州中医学校、贵州大学、成都医学院等40余家科研院校开展了技术合作和人才交流。宣汉与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共同建立南玻院西南分院宣汉微玻纤新材料研究院。六是创新大赛行业主导机制。2015年以来,我们建立了“教育部门组织、行业主导、企业参与、学校创新”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组织机制,参与行业50多家、企业300多家。行业根据产业发展紧缺岗位需求设计竞赛项目,聘请行业专家担任评委。通过大赛,教育与产业的联系更加密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向更加清晰,学生作品向企业产品、市场商品的转化更加普遍,探索出了教育与产业的合作竞赛新机制,形成了具有职教特色的技术技能人才评价模式。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大力支持!
达州市教育局
2020年8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