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08810200-06-2016-0031 分 类: 人大建议、政协提案
责任部门: 市教育局 发文日期: 2016-10-25 19:33:53
标 题: 达州市教育局关于市政协三届六次会议第051号提案的回复函
公开方式: 经本单位审核后公开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公开范围: 全社会
达州市教育局关于市政协三届六次会议第051号提案的回复函
潘广全委员:

  你在市政协三届六次会议上提出的《关注遏制我市教育质量下滑、师资生源外流的建议》(第051号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高中教育质量,文理重点本科上线人数大幅提升,本科上线人数和上线率连续五年双上升,各类别各层次高中竞相发展。今年,全市普通高考文、理科实际参考人数32867人,本科上线12378人,比去年增加1166人,增长10.40%。文理本科上线率为37.66%,比去年增加4.25个百分点。文理一本上线人数4205人,比去年增加1477人,增幅达54.14%,一本人数在2015年比2014年增长46%的基础上,今年再度上升54.14%。文理重本占本科的比重由去年的24.3%提高到33.97%,增加了近10个百分点。在全省范围排列居第五位,理科最高分685分,文科最高分636分,其中考取清华、北大共8人。

  一、关于“政府要高度重视教育事业,专题研究制定提升教育质量留住优质教师的措施”的问题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达州教育事业,为进一步留住优秀教师和学生,多举措提升全市教育质量。一是引进外来优质资源,2014年5月,市政府与四川嘉祥集团公司签订了《达州市人民政府与四川嘉祥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办学框架协议》和《达州市教育局与四川嘉祥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办学合作协议》,预计,今年秋季招生。二是专题研究全市中小学生和教师外流情况,形成了中小学生外流情况的统计分析报告,分析了流出学校、流入学校和外流原因,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撑。三是为进一步提升达州教育质量,今年4月,副市长吴应刚主持召开了深入推进教育“双提升”,铸就名牌学校座谈会,就如何着力提升教师素质、如何留住优秀教师、优质生源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和讨论,并形成了《达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提升中心城区教育质量、提升学校整体形象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初稿)(以下简称:双提升实施意见)。

  二、关于“加大教育主管部门的问责力度,改变达州教育现状”的问题

  为尽快改变达州教育现状,《双提升实施意见》明确规定:达州市第一中学校、达县中学、达州市高级中学校作为提升中心城区高中教育质量和整体形象的试点学校,3年内将实现“市域一流,省内领先,全国知名”,从而带动全市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同时在加强组织领导中明确了市政府要成立中心城区试点学校“双提升”工作督查组,分年度分学期按目标进行检查;建立中心城区试点学校“双提升”工作考评问卷体系和问责机制;市政府每年召开两次现场专题办公会,听取有关部门或学校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三、关于“抓好学校班子、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

  一是大力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先后组织77名中学校长赴北京师范大学开展为期7天的集中培训;组织82名校长参加市级校长任职暨提高培训;组织52名各县(市、区)政府分管教育工作的领导、教育(科)局局长、部分中小学校长赴北京清华大学参加高级研修;选派5人到四川嘉祥集团所属学校跟岗培训学习,时间是一学期。二是大力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着力实施“教师培训万人计划”, 从不同层面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组织8931名教师参加市级全员规范性培训;组织1587名教师参加市级班主任规范性培训;组织3700名普通高中教师参加市级信息技术应用远程网络培训;组织150名学科带头人赴西华师范大学参加培训;组织52名培训管理者赴清华大学参加高级研修;组织258名教师参加省级培训;全市共9000多名教师参加国培。三是提高教师待遇,稳定优质教师资源。一方面加大了与财政协调力度,足额预算教师工资、津补贴,确保中小学教师工资按照国家标准按时足额发放。从2007年起全市教师的“三保一金”全部纳入了同级财政预算,纳入社会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基本了消除教师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从2009年开始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建立了教师绩效考核机制,把绩效考核结果作为教师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基本实现各地学校教师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并把优秀教师绩效考核与教师资格认定、职称晋升、岗位聘用等紧密结合起来,引导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工作。对于有学科特长经验的特级教师,我市从2008年1月1日起,按照国家(省、市)相关规定:特级教师津补贴标准由80元/人.月调整为300元/人.月。同时,《双提升实施意见》中提出:从2016年起,对编制内引进的优秀人才,符合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的,依据《达州市人才培养、引进和管理办法(试行)》相关政策,给予住房、生活等补贴;市政府将设立试点学校“优秀教师荣誉金”,用于奖励试点学校先进教育工作者。

  四、关于“加强管理”的问题

  针对加强学校管理方面。一是强化学校常规管理。印发了《达州市中小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等文件,明确了学校领导、教职工在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确定了每个教育环节的工作程序,制定了各学科教学常规和评价标准;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立足课堂教学,着力强化备课、讲课、批改、辅导、考试五个教学环节的落实,并加强对学校教学管理的调研和指导,2015年,市教科所组织专家先后深入7个县、市、区215所学校进行听课、评课、调研,共计听(评)课1452节;开展集体视导3次,召开小型座谈会18次,组织教材专家开展教材回访座谈活动,组织研究课28节,听课教师达520余人;开展送教送研,送课15节,参加听课教师达440人次。开展各学科教师技能评选活动,全市涉及15个学科,参加展评的教师达550人。二是狠抓师德建设。2013年,制定了《达州市中小学教师师德考核办法(试行)》和《达州市中小学教师违反师德行为处理办法(试行)》等文件,综合教师“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对教师进行考核,对师德高尚的予以表彰,对品德败坏、违法乱纪的予以辞退,通过良好的师德测评机制,全市教育系统师德师风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在今年研究的《双提升实施意见》中,针对试点学校提出了全面推进全员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绩效考核制、教师交流制、待岗学习制等“五制”改革,进一步激发教师队伍活力;推行学校选聘班主任,班主任组合科任教师,对落聘教师实行岗位调整、待岗学习,对确实不能胜任工作或不服从管理的可作调离到其它岗位或予以解聘处理。学校要制定完善教职工考核办法和末位淘汰制度,经教代会通过后报市教育局备案,并严格考核实行的相关措施,从而有效调动师资积极性,留住师资。

  针对加强学生管理,树立好的校风和学风方面。2010年,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激励和引导学校理清办学思路,发挥学校优势,以环境文化、班级文化建设为重点,在丰富学校物质文化,构建优雅校园的基础上,以“校风、学风、教风”为载体,构建符合学校特点的制度文化、管理文化、育人文化、安全文化,以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来影响和激励广大师生,以良好的校园文化推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目前,全市创建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47所。

  五、关于“加强学生家长的沟通”的问题

  一是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构和工作制度。目前,全市有各类家长学校378所,参加学习的家长达47.2万人次;家庭教育咨询辅导站(点)154个,对5.36万人次进行了咨询服务,家庭教育示范社区41个。全市教育系统关工委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家庭教育工作站和家长学校都建立了例会制度、培训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等,全市家长学校都制定了《校长职责》、《教师职责》、《教师备课制度》、《家庭教育协作单位联系会制度》等制度。二是积极拓展工作举措。学校根据家庭教育教学规律和家长文化程度,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家长学校办学水平。如渠县家长学校坚持做到“六个一”,即: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每学年组织一次家长开放日,每月举行一次家长接待日,每学期利用《学生联系卡》与家长联系一次,每学期班主任和家长面谈一次,每学期末进行一次家长学校材料的归档工作;宣汉县家长学校把“双合格”育人工程与“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春蕾计划”、暑假“三结合”、“爱国主义读书”等品牌活动有机结合,主动将家庭教育工作融入、渗透到各项工作中,帮助家长成为合格父母,把儿童培养成“合格的公民”;万源市家长学校组织家长进入新生军训基地,过“军营一日生活”,在和谐、宽容的气氛中激励家庭成员共同努力,实现新的目标;开江家长学校开设了“家长论坛”,邀请各校优秀毕业生家长代表,分别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处理孩子的叛逆”、“我和孩子的周末”进行授课,效果良好。三是完善家长学校师资队伍。全市建立了一支以在职教师为主、离退休教师为辅的家长学校教师队伍。选聘教学经验丰富,有一定家庭教育理论水平的教师担任家长学校专职教师,参与家长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聘请“五老”担任家长学校兼职教师或主讲教师;成立家庭教育讲师团;邀请外地专家举办讲座,如:万源市教育局关工委邀请中国关工委研究员、“英才培育”课题组李亚贞教授到学校举行“掌握全新教育理念,帮助孩子成才成功”的专题报告会,邀请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薛燕老师到各学校举行“感恩教育”巡回演讲,效果良好;组织家庭教育教师参加教育部、省教育厅、市、县教育局关工委举办的家庭教育培训班学习,提高家长学校师资队伍水平。

  最后,再次感谢你对教育工作的大力支持!

  联系人:基础教育科 饶乙琳 2107658 13678292028

                                                                                                                                                                     达州市教育局

                                                                                                                                                                    2016年8月10日

  送:市政协提案委、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市政府督查室。


主办单位:达州市教育局 联系电话:0818-2121801
蜀ICP备2021011951号 网站标识码:5117000006
公安备案号5117020200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