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仁丽委员:
你在市政协三届六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建议》(第040号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教育行政部门配合宣传部、文明办、团委、妇联等,采取多种措施弘扬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民族凝聚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一、关于“引导家庭进行传统文化宣传教育”的方面
一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家庭教育,认真开展家庭教育研究工作,广泛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办好家长学校。目前,全市有各类家长学校378所,家庭教育咨询辅导站(点)154个,家庭教育示范社区41个。2015年,全市全面启动创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实验基地”,达州市耀华育才学校成功创建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一是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构和制度。市、县(市、区)教育(教科)局关工委成立了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学校成立了家长学校,每年定期召开家庭教育工作专题会议,并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年度工作内容。二是拓展家长学校办学形式。中小学举办家长学校,开设家校通,开通“父母课堂”等特色博客,设立“亲情电话”,利用家长座谈会、家访、《致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加强留守学生与家长情感交流和信息沟通,提醒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责任,引导学生家长把家庭作为加强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第二课堂,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形成合力。
二、关于“引导社会及媒体对传统文化教育进行大力宣传”方面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切实加强了对广大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宣传。一是社会及媒体各界对传统文化教育关注程度不断加强。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新闻媒体中开设了专题、专栏,通过新闻报道、文艺晚会、专家访谈、群众讨论和公益广告等多形式、多侧面、多角度地宣传优秀传统文化。二是坚持正确文化创作方向。广大文艺工作者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的精髓,编排创作了一批诚信守约、勤劳俭朴、扶弱济贫、尊老爱幼、安全警示内容的文艺作品,教育引导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丰富历史知识,加强品德修养,塑造优秀的行为品格。三是重视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加强了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向社会免费开放。市教育局每年9月30日都要组织教育系统少先队员、青年学生、党员干部在达州红军烈士陵园参加“烈士公祭”活动,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在七一建党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组织广大青少年集中参观瞻仰张爱萍故居、达州市红军文化陈列馆、达州市博物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深化广大青少年学生对达州历史文化、红军文化的认同感。
三、关于“学校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方面
一是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我市从2009年秋季起开设了地方安全课程《生活·生命与安全》,2015年重新修订为《生命·生态与安全》,并严格按规定设置并实施,做到了计划、教材、教师、备课、考试“五落实”。二是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中小学生的课程内容。按照《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2015年修订)》,我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等专题教育安排在地方课程中,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中。同时,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主阵地,利用相关学科开展传统文化渗透教育,如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古诗文内容,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学习古代文化经典;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古典音乐欣赏;在写字教学中加强书法教学;在美术教学中增加国画、篆刻、传统工艺;在体育教学中学习中华武术等。
四、关于“制定具体教材、教学大纲并进行考核”方面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7月,达州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各中小学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鼓励各学校结合当地实际,组织编写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地方校本教材。通川区第七小学编写了校本教材《国学》、达川区福善中心校依托真佛山风景区“孝善文化”,编写校本教材《新二十四孝》;宣汉县江口学校依托红军公园,编写校本教材《红军文化》;宣汉县宏文学校依托“工”字形教学楼,编写校本教材《红军摇篮》;达县中学依托厚重文化底蕴,编写校本教材《嘎云流韵》;渠县中滩小学成立馨月文学社,出版《馨月诗刊》。同时,市教育局把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纳入了专项教育督导和责任区督学工作范畴,定期开展督查工作,并将督查结果作为对各级教育部门考核评优的重要指标。
最后,再次感谢你对教育工作的大力支持!
联系人:基础教育科 饶乙琳 2107658 13678292028
达州市教育局
2016年8月10日
送:市政协提案委,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市政府督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