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女儿最无助最需要关心的时候,是张老师一直鼓励她、陪伴她、开导她,正因为张老师,孩子不但心态调整过来了,学习也特别努力,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近日,达州中学专职心理咨询师张建瑮收到了一封特别的来信。“这封信不仅是对我个人的感谢,更是对我校多年来做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肯定。”张建瑮说。
近年来,达州中学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度重视全校师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体验为载体,重点突出“发展性”和“预防性”,大力改善软硬件环境,着力构建多维立体心育网络,努力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改革创新,全面护航师生阳光健康发展。
强化阵地建设
抓实心理筛查
沿着达州中学(翠屏校区)校门口扶梯向上攀爬,入眼可见的是一座白色的“小洋楼”,相较于朴素的外观,其内里明亮的装潢更让人眼前一亮,这就是该校的未成年人心理指导中心。
2015年,达州中学投入近100万元建成未成年人心理成长指导中心(暨学生生涯规划指导中心)。中心拥有800多平方米活动场地,设有学生心理健康筛查、测评档案管理室,预约接待室,沙盘治疗室,音乐放松室,团辅活动室等。该校现有专职心理教师6人,其中5人取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2名专职任课教师,2名心理咨询师。近3年来,全校总筛查学生27946人,筛查出心理情绪问题学生531人,占比1.9%。3年来,共干预处理常见的心理问题学生近500人,有效避免学生出现重大心理危机。
去年4月1日,达州中学心理健康线上咨询平台正式建成,涵盖线上咨询、线上预约、邮件咨询、心理科普等四大板块。截至目前,有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市内外学生380人次进行了线上咨询。
新学期伊始,一份份问卷摆在了同学们面前,教室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在认真作答。据达州中学生涯规划指导中心主任罗广武介绍,这是新生必须完成的心理健康测评筛查活动。新生入学后,学校将为每名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对有心理异常的同学进行辅导和科学干预,适时提供学习、心理、生活等方面帮扶。档案建成后,其余年级学生每学年进行复测筛查。
但有时候,仅靠问卷筛查还不够,为此,达州中学构建了以“班主任—班级心理委员—学科教师—同伴同桌—家长及监护人”为核心的全方位日常观察网络。每学期,学校都会对上述对象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确保其具备观察和识别情绪问题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达州中学每个班级,都有一男一女两名心理委员。“心理委员通过观察同学状态、关注同学的情绪、倾听他人的诉求,与同学间形成互助关系。”罗广武表示,遇到班级中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心理委员向班主任报告,班主任再联系学校心理中心,由专业老师进行心理干预。“心理健康委员的设置,也让很多困扰学生的情绪问题在班级内就能得到解决。”
开好心理课程
构建“大心理”格局
自2000年以来,达州中学就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了课程体系,学校按照初一年级每周一节,高一年级两周一节,其余年级每月一节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在这里,学生不仅可以通过网络预约或亲临心理指导中心接受个体辅导,针对共性学生问题或个别突出的班级问题,学校心理专职教师还将进行团体辅导。
科普宣传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一环。一方面,学校通过订阅相关书籍、刊物,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案例研究、校本教材开发等做实线下科普宣传;另一方面,通过校园网、线上活动等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德育教育理念、家庭教育方法等。
不仅如此,学校还注重构建“大心理”教育格局。校长郭德波表示,心理健康教育不应只局限在心理专业领域,还应渗透到学生的日常活动中来。在学校一年一度的“俊采节”期间,艺术、体育、心理健康、科技创新等活动充分开齐,每学期各类面向全体学生的对抗竞赛活动层出不穷……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各项素质都得到了锤炼,心理素质明显提升。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轻易出彩,但默默耕耘却能结出累累硕果。2017年,学校分别被教育部、中央文明办评为“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22年“心海护航”心理视频获全省优秀奖,2022年被授予“四川省职工心灵驿站”。
“以前我们把个体咨询看得很重,但后来我们发现,通过校园心理科普、班级团辅、入学筛查等系列工作,个体咨询者越来越少,原来每周最多时要接待13到15名学生,但现在个体咨询人数下降了一半多。”罗广武表示,不仅如此,近年来,学生和家长对心理问题的认识普遍提升,很多学生对心理问题从难以启齿到现在主动向心理教师咨询,部分学生从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十分排斥到现在的接纳和善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