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协同发展,打造校企高质量发展命运共同体,4月11日,达州市“职教进园区、校企面对面”活动在达州高新区成功举办。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邓剑出席活动并讲话。
活动期间,市教育局组织全市职业院校及部分企业负责人,走进四川炬原玄武岩纤维公司及科技研发实验室中心、四川衡耀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兆纪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实地考察。每到一处,大家都认真听取企业介绍,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研发、人才需求、技术创新、市场开拓、校企合作规划等方面的情况,并召开职业教育与产教融合座谈会。
座谈会上,高新区管委会分管负责同志致欢迎辞,市教育局介绍了全市职业院校办学发展规划及专业设置、布点情况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现状,市委人才发展促进中心解读了《全市产业人才数据分析报告》,市经信局介绍了全市制造业发展情况及人才需求。达州职业技术学院、达州市职业高级中学、宣汉职业中专学校及四川兆纪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炬原玄武岩纤维科技公司、达州市南国纺织印染有限公司作了交流发言。参会企业与职业院校“面对面、零距离”就校企合作方式和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
会议指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职业教育作出的战略决策,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达州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达州市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十二条措施》等文件,充分激发了职业院校办学活力。
会议强调,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努力推动校企深入合作,有力推进了职业教育服务市域经济社会发展。但全市职业教育仍然面临服务地方经济不足、人才需求体系不稳、供需结合度不够、人才培养目标泛化等短板,全市职业教育要立足新起点、抢抓新机遇,落实政策指向和部署要求,适从职教发展需求,提升校企合作空间,围绕市委、市政府“大抓工业、重抓制造业”的战略部署,聚焦全市“3+3+N”现代产业集群,研究突破路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加强与重点产业发展的匹配度,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高质量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助力达州产业高质量发展。
会议要求,
构建机制,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打造校企联系人才共育平台,构建需求对接、合作考核“两个机制”,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校企主体”的职教发展体系,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供需互通、多元融合”,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形成“产教共推”大格局。
互通培养,精准改变育用结构。校企要互通供需信息,定期研究专业设置、资源共享、多元培养的“供给—需求”人才链,全面推行“冠名培养、订单培养、学徒制”等方式,扩大“1+X”证书试点范围,实现重点产业与专业设置、重点产业区域与专业服务、重点企业与人才定向培养支撑“三大定向融合”,促进企业需求侧和教育供给侧要素全方位融合。
搭建平台,联动推动校企合作。积极搭建校企融合平台,推动职业院校依托优势专业与企业、行业深入合作,打造覆盖产业链的产教联合体。强化“职教+园区”模式,建立由学校、企业、科研机构等组成的产教融合联盟,带动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推动职业院校在企业设立实习实训基地,企业在职业院校建立培养培训基地,校企共建共管产业学院。
聚焦关键,渐进调整育人方向。要针对新兴产业引进企业,拓宽专业设置做增量。职业院校要与企业深化合作,引企入校共建新兴专业,增加优势专业数量。要针对本地产业企业强化人才就业引导强存量。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引导,对接本地企业及时向毕业生推送人才需求信息,增加毕业生本地就业人数。要针对市场要求结构调整专业结构突变量。坚持“职业教育跟着产业走、围着市场转”原则,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增加专业竞争力。
强化考核,量化推进产教融合。要强化考核专业与产业的匹配度,确保职业院校布局、专业设置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匹配度达到90%以上。要强化考核人才培养的社会效益。既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又培养各行业急需的能促进企业技术升级、产品更新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要强化考核融合机制的运行效率,推动学校紧贴产业发展需求,做到与产业发展“真融真合”。要强化考核人才培养对本地产业支撑的绝对数量,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市教育局分管领导,高新区党工委分管领导、社会事业局主要领导,全市职业院校主要负责同志,在达部分企业代表参加活动并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