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达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巴山大剧院开幕。市长严卫东代表市人民政府作工作报告。报告由本届政府工作回顾、今后五年工作谋划和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三部分组成。
过去五年
报告指出,“学在达州”取得突破,“1 7”重点高中建设成效显著,“1 5”职业教育发展格局加快构建。
五年来,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学前三年入学率较2015年提高4.24 %,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较2015年提高46.1%。义务教育均衡推进,全市7个县(市、区)全部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国家评估验收。办学条件得到大幅改善,基本消除56人以上超大班额,教育公平得到切实保障。高中教育提质增效,高中办学条件有力改善,“1 7”重点高中示范带动,生源外流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职业教育整合发展,中心城区5所中职学校整合办学全面完成,西南职教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全市“1 5”职业教育发展格局初步构建。高等教育扩容提质,成功创办达州中医药职业学院,普通高校在校生达到3.18万人。继续教育协调发展,达州广播电视大学转型成为开放大学,建成社区、村、企业继续教育学习中心150个,成人高校学生达到0.94万人,继续教育跻身全省一流方阵。队伍建设有力有效,教育“三名”计划大力实施,初步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适应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队伍。教育民生大幅改善,教育扶贫取得明显实效,精准资助体系全面建立,教育信息化取得重大突破。
今后五年
报告指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进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均衡优质发展义务教育,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优化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落实“双减”政策,整治校外培训市场。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加快西南职教园区、亭子职教新城建设。加强地校合作,支持四川文理学院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支持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创建本科职业大学,支持四川省粮食学校、达州技师学院争创高职院校,支持达州中医药职业学院建设中药材产学研基地。加大名师名校培育力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办好成人教育、特殊教育,发展社区教育、老年教育。
全市教育系统将以“335”教育工作思路推动政府工作报告既定目标落地落实。
突出三大重点。一是确保正确方向,把教育党建融入学校管理、队伍建设、质量提升、项目推进、行风养成、乱象纠治等各领域各环节。二是提升教育质量,继续抓实“1 7”公办高中引领发展,增强职业教育办学活力和办学水平,建设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职业教育高地。三是严守教育底线,切实做好学校安全管理、质量建设、师德提升、困难资助、疫情防控等工作。
强化三大取向。一是强化政府投入办教育主责主业。强化各地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大教育投入,突出各地政府投入办教育的主责主业。二是强化教育回归公益属性。积极稳妥推进民办义务教育规范工作,分类规范学校招生秩序和收费行为,切实让教育回归公益属性。三是强化教育资源公平分配。加大对公办和民办、城镇和农村教育资源的统筹,加大学位供给力度,着力化解大班额大校额。实施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加大优秀校长、教师交流力度,促进教育公平。
落实五大举措。一是突出区域教育中心建设。加快实施普惠性幼儿园建设、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品牌建设、中职教育特色发展、高等教育扩容提质等“九大工程”。二是狠抓师资队伍建设。抓实教师素质提升、人才引培和队伍管理,扎实推进“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培育。三是强化教育规划布局。推进全市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抓实办学模式管理改革,创新集团化办学形式,促进教育要素合理流动。四是聚力薄弱领域攻坚。扩大公办幼儿园教育资源,加强职业教育资源整合,调整普职办学结构,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加大高校引培力度,走好扩容提质创品牌之路。五是切实回应群众关切。坚持问题导向,瞄准群众关心关注和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整治规范校园安全、后勤管理、课后服务等问题,推动落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努力营造良好教育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