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市委教育工委把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作为发力点和突破口,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
坚持示范带动。市委教育工委积极回应群众真实的第一诉求,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召开工委会、专题会,进行统筹谋划和系统推进。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邓剑主动承担3项包保重点任务,帮助推动达一中老校区家属院的治理,加强人车分流管理;协调电力公司,解决学生宿舍安装空调增容问题;对接普通话测试报名系统和网上收费系统,正在解决考生跑路问题。为全局党员领导干部开好头、作表率。市教育局每名班子成员对明确的2项包保重点任务逐项领办,深入基层开展了“零距离”服务,牵头办理了一批民生实事。
增强化解力度。积极化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一是优化基础教育布局。推进“空心学校”、小规模学校撤并整合,完成撤销165所、合并18所、转变13所、新建7所(其中竣工1所、在建5所、办理前期手续1所),扩大公办学位,全面消除义务教育阶段、逐步消除高中阶段学校大班额。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严格落实“双减”要求,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推动城市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二是补齐学前教育短板。力争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切实化解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撤销幼儿园11所,新建幼儿园17所(其中竣工2所、在建12所、办理前期手续3所)。会同编制部门研究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补充。三是增强职业教育活力。切实推动达州职业技术学院申报“双高”计划,泛美航空职教城一期工程已完成场平。完成3所1200人以下“空、小、散、弱”中职学校的清理整合,正在开展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规范中职招生秩序,实现普职招生大体相当;开展“1 X”证书制度试点,加大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力度,促进校企“双元”育人,提升育人水平。
精准落实帮扶。全面推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和“精准资助工作法”,全面落实学生资助政策。落实资金0.455亿元,减免非民族自治地区6.15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学前教育保教费。落实资金1.64亿元,为义务教育阶段20.84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生活补助;落实资金0.95亿元,为高中阶段4.73万名。落实资金2.78亿元,为农村义务教育试点地区36.57万名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