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教育厅 | 达州市人民政府
简体版 | 繁体版
首页>备份数据>工作要点与总结
达州市教育局2014年工作总结
时间:2014-12-10 00:00:00 来源: 点击量:
【字体:
打印



 2014年,全市教育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省委十届五次全会和市委三届六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川渝鄂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庸懒散浮拖”专项整治工作,牢牢把握教育“科学发展,人民满意”的总要求,不断夯实教育发展基础,逐步优化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全面完成了全年工作目标任务。
 一、2014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一是科学规划。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学前教育三年发展规划(2014—2016年)》、《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规划(2014—2018年)》等教育专项规划,对教育发展进行了前瞻性部署,共储备项目1608个,为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推进教育项目建设。实施学前教育建设工程、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农村薄弱高中改造计划、农村边远地区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等项目277个,完成建设面积23.86万平方米,完成投资31684万元。三是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全市共有334所学校组建了校园网络,703所学校接入了宽带互联网,拥有计算机网络教室651间、多媒体教室8719间。投入960余万元使1382个农村教学点实现了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
(二)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动教育科学发展。一是制定了《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对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发展方式、教师管理、考试招生制度、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二是积极推进义务教育招生改革。主城区义务教育实行“先登记再划片后入学”的阳光招生办法,严格将起始年级班额人数控制在标准内(小学、初中55人,高中60人)。三是切实化解主城区大班额。筹集资金6745万元用于主城区新建及改扩建11所学校。截止目前,已竣工投入使用学校1所,装饰装修1所,开工3所,其余正在进行预算评审或招投标。四是积极引进优质品牌教育。市政府与嘉祥集团公司签订了《合作办学框架协议》,市教育局与嘉祥集团公司签订了《办学合作协议》。目前,达州嘉祥外国语学校建设各项前期工作准备就绪, 将12月底前开工建设。
(三)以职教园区建设为抓手,推进职业教育基地建设。一是强力推进职业教育园区建设。全年累计完成投资6.44 亿元,南北干道A1标段已顺利通车,A2和B1标段预计年底竣工验收,B2标段意源大桥、小河沟大桥正有序推进;安置房一期全面开工,已完成基础浇筑,预计春节前主体工程封顶。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宿舍已开工建设,达州中医学校学生宿舍、食堂等建设项目即将开工建设,园区综合配套项目将在12月底签订招商投资合作协议。二是规范中职学校办学行为。对全市职业院校现有的267个专业进行了清理审核,停办不合格专业22个,新增专业3个,清理停办职业院校校外联办点、教学点10个。开展了规范中职学校办学行为、招生工作、学籍管理、项目资金专项检查。三是强化中职招生工作。制发了《关于做好2014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加大招生宣传、考核力度,现已完成中职招生34191人。加大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督查。达职院创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工作扎实推进,成功申报创建省级重点专业2个。达县职业高级中学“国示”建设项目顺利通过检查验收,大竹县职业中学“国示”建设项目接受了省教育厅专家组的中期督查。加强技能培训。举办了2014年达州市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技能大赛, 36名同学分别在CAD制图项目、动画制作项目、网页设计项目获奖。支持职业院校完成各类职业培训7600余人次。大力推进就业。与市人社局等部门联合举办双选会17场,为50余家企业搭建学生就业招聘平台。认真指导各“9+3”学校做好升学指导和就业帮扶工作, 2011级“9+3”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100%。积极推进继续教育。制定了《达州市继续教育五年发展规划(2013—2017年)》,打造示范性继续教育中心10个,评选命名了首批“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家庭”和“学习之星”, 组织开展了达州市首届全民终身学习周活动,创办了《达州继续教育》(季刊)。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人才支撑。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绩效考核、职称评审、专家选拔、岗位聘用、评优奖励内容,实行一票否决,严肃查处失德行为。二是加大教师补充力度。今年全市共补充新教师1267人。三是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全市共培训教师12131人次,培训中小学校(园)长225名,培训骨干教师540名,组织全市各县(市、区)教育局长、高完中校长到北京师范大学进行专题培训,选派10名教师赴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跟班培训学习。组建名师工作坊省级8个、市级2个。重点面向基层、面向山区一线,推荐表彰省级特级教师27名。四是做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全年共认定高中(中职)教师资格1785人。五是积极开展支教工作。我市选派120名教师到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支教,选派10名教师到茂县和九寨沟进行为期两年的支教工作。六是做好职称岗位核定工作。推荐上报了397人参加中学高级教师评聘,评审中级职称1102人。
(五)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是高考再创佳绩。我市2014年普通高考参考人数37393人,本科上线12622人,本科上线率33.80%,重本上线人数比2013年增长46.20%。7名学子被清华、北大录取,再创历史新高。二是努力提高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在第29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我市选送的各类中小学生和教师科技竞赛作品获得国家级奖项14个,省级奖项106个,连续8年保持获奖率名列全省第二。三是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成功创建省级阳光体育示范校3所,市级阳光体育示范校34所。举办了全市小学生足球赛、篮球赛、四川省中小学生优秀艺术人才大赛(达州赛区)和第15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四是扎实开展教育科研活动。2014年共推荐上报省立项课题30项, 8项课题成功列为省立项课题(重点课题1项,一般课题7项)。组织参加全国首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评选活动,获全国二等奖1项。组织评选了达州市第三届教学成果奖75项。
(六)实施教育民生工程,促进教育和谐发展。一是扎实推进教育扶贫工程。制定了教育扶贫工程实施方案、年度计划及考核办法,积极推动项目资金、教师等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协调争取社会资金2000余万元援助贫困地区教育事业。二是认真落实各项教育惠民政策。为5.50万名中职学生免除了学费,为1.83万名中职学生、3.30万名家庭经济困难普通高中学生发放了助学金,为0.27万名贫困大学生提供了资助,为200名普通高校优秀本科学生提供了国家奖学金等资助,为1.91万名普惠性幼儿园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减免了保教费。已建成“留守学生之家”417个,确定45所学校保障2.36万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同等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三是全面落实“三免一补”政策。我市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免费提供学生作业本费1212.50万元、教科书3186万元,免除学杂费2.19亿元,为12.80万名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补助了生活费,做到了“应免尽免”。四是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面实施,惠及学生45.90万人。今年开工建设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食堂2.77万平方米,投入资金4740万元。
(七)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促进作风转变。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声有色。先后完成了方案制定、动员部署、集中学习、交流研讨、蹲点调研、征求意见、查摆问题、立说立改等工作。向群众承(践)诺事项5项,对查找出来的局领导班子在“四风”方面存在的21个问题和11条建议进行归类,落实了整改措施,现已全部整改到位,建立健全规章制度10项,此项工作受到了省委督导组的高度评价,在王宁副省长来达督导专题汇报会上作了交流发言。二是抓好党风廉政和教育行风建设。建立责任落实机制,严格落实“两个”责任,签订了责任书,调整了领导小组成员,明确了工作任务和责任分工;认真办理信访举报,共核处教育部、省教育厅交办件16件,市纪委交办件4件,市委书记信箱34件,市长信箱28件,市长热线24件,下达督办函15件;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对违反人事纪律、招生考试规定和贪污、失职渎职、教育乱收费等问题案件进行了严肃查处。共立案61件,给予90人党纪政纪处分,清理清退违规资金54.58万元;强化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开展了纪检监察干部“六项承诺”、“会所中的歪风”、领导干部收受红包礼金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三是专项整治“庸懒散浮拖”。组建8个督查指导组,分别深入各直属单位、学校进行明查暗访,及时通报直属各单位专项整治情况。四是深入开展“万名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活动。分别为渠县和乐乡西阳村党支部、万源市白羊乡三清庙村党支部送去帮扶资金4万元。为43户结对扶贫对象发放了菜籽油和化肥,为白羊乡中心校送去了体育器材和学生越冬棉被200床,送示范课8节,指导和培训农业栽培技术300余人次。
(八)强化安全稳定工作,打造平安教育。一是建立健全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市政府印发了《达州市市级部门履行学校安全联动监管责任考核奖惩暂行办法》,将学校安全工作联动责任任务分解到市级相关部门,全市教育系统层层签订了安全责任书。二是强化学校安全督导检查。由局领导带队不定时对学校防溺水、交通安全、食品卫生、消防安全、反恐防暴等开展专项检查12次。三是集中开展专项整治活动。组织相关部门开展消防火灾隐患、打非治违、安全隐患集中整治活动以及“六打六治”、幼儿园(培训机构)清理整顿等专项活动10次,对全市1410所(次)学校1191处安全隐患进行了督促整改。四是狠抓学校安全教育。上好地方安全课程《生活·生命与安全》,做到了安全教育进学校入课堂。组织全市学校开展了“安全教育日”、“防灾减灾日”、消防知识、法制和反邪教宣传教育等专项教育活动,发放各类宣传资料46.70万份,培训安全干部2400余人次。五是切实加强学校应急建设。全市学校配齐配强了安全人员和设施设备,修订了安全应急预案,集中开展了4次安全应急演练, 参加演练人数达64万人次。创建省级“应急教育示范学校”4所、市级12所,创建市级“和谐校园”9所。六是大力做好学校维稳工作。开展了信访及不稳定因素排查活动4次,共排查出突出矛盾纠纷及信访问题164件,化解148件,其余正在协调处理中。我市学校无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和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学校安全工作典型经验在全省学校安全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教师总量不足,教师配备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教学需求,中小学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缺乏。学校管理和辅助岗位人员挤占教师编制,以及中心校、村小附设幼儿园的教师没有核定编制,占用小学教师编制较普遍,导致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不足。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还不够,文化课教师转任专业教师现象突出,兼职专业教师聘用渠道受限。优秀人才准入机制不完善,外地优秀教师进不来,教育系统缺乏用人自主权,难以做到管人与治事的有效统一。
二是教育资源总量不足。目前全市校园面积、校舍面积、体育运动场、教学仪器设备等总量不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现象存在,全市中小学大班额占中小学教学班总数的49.29%。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落后,每百名中小学生拥有计算机仅3台。学校布局不尽合理,农村边远山区校舍及设备简陋。
三是民办教育发展滞后。因融资、用地、教师待遇等问题,民办学校社会认同度不高等因素,我市民办学校总体办学水平不高,现阶段以学前教育为主。全市注册的1002所民办教育机构中,幼儿园668所,占66.67%;普通中小学111所,占11.08%;中职学校14所,占1.39%。主城区民办普通中学仅有2所、民办职业高中仅有1所,而且办学质量不高。民办高等学校尚为空白。
三、2015年主要工作安排
(一)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是编制达州市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对全市“十三五”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全面部署安排。二是实施好主城区普通中小学教育资源布局规划,推进主城区11所中小学新建及改扩建工作,确保2015年8月底前5所新建及改扩建学校竣工投入使用,切实化解主城区大班额。三是编制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发展规划,实施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市新建及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6所。
(二)全力加快西南职教园区建设。一是深化与重庆巨能集团的合作,加快各项目建设步伐,推进土地整理、综合配套项目建设、创意产业园区规划及招商工作。二是基本完成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南北干道竣工通车。三是加快先期入园院校建设,力争2015年9月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南区建成入驻。四是安置房一期工程全面完工,二、三期全面开工建设。五是全年力争完成投资5—7亿元。
(三)强力推进达州嘉祥外国语学校建设。进一步落实责任,强化综合协调和督查督办,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全力以赴推动学校建设各项工作。2015年,学校建筑主体工程开工建设并完成工程量的80%,确保2016年秋季学校如期建成投入使用。
(四)努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实施“达州市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培训各级各类校长、教师1万名。二是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严格执行《达州市中小学教师师德考核办法(试行)》和《达州市中小学教师违反师德行为处理办法(试行)》,严肃查处失德行为,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绩效考核、职称评审、专家选拔、岗位聘用、评优奖励内容。三是建立健全农村教师关怀机制,全面实施农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建设农村边远地区教师周转宿舍990套。
(五)奋力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快“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基本建成全市教育城域专网,数字教育资源应用基本实现普及和常态化,60%的中小学教师、50%的初中以上学生和20%的小学生拥有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基本建成全市数字教育云资源平台,基本完成全市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入库,促进城市和农村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六)大力实施教育民生工程。一是做好义务阶段“三免一补”(免费提供作业本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免除学杂费,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工作,做到“应免尽免,应补尽补”。二是做好学生资助工作。补助9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资助3万名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5万名中职学生、2500名贫困大学生,为3000名贫困大学生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三是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建设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食堂66781平方米,推进实施食堂供餐模式,惠及学生36.11万人次。
 
                                                               2014年12月8日


分享到:
主办单位:达州市教育局 备案证号:蜀ICP备2021011951号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永兴路2号 联系电话:0818-212180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3号 网站标识码:51170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