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市教育系统紧紧围绕“建设川渝鄂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牢牢把握教育“科学发展,人民满意”的总要求,坚持教育“科学、均衡、和谐”的发展理念,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工作,严格实行工作预决算制,夯实教育发展基础,优化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全面完成了全年工作目标任务。
(一)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一是科学规划。编制了《达州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二期)(2014—2016)》、《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全面改善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方案(2014—2018)》等专项规划,完成了“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初稿的编制工作。二是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实施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农村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建设、薄弱普通高中改造计划、边远地区教师周转宿舍等建设项目223个,完成建设面积23.55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5322万元。三是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抓好“网络多媒体教室”项目工作的实施与管理,推进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开展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第二批)验收,我市被省教育厅推荐为全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工作典型示范区。目前,全市共612所学校宽带接入互联网,建有校园网学校245所,7775个班级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建有计算机网络教室502间,学生用计算机21993台,教师用计算机12061台,达川区建成教育城域专网,通川区、大竹县实现学校多媒体班班通,促进了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二)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一是印发了《达州市教育局综合改革实施规划(2014—2017年)》和《达州市教育局2015年教育综合改革重点事项安排》。二是推进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专项改革。加大财政投入,将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建设所需资金全额列入财政预算。合理配置城乡校长教师资源,加强教师专业培训和师德师风建设,完善教师培训机制,实行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改革中考体育考试,2015年中考体育考试采用了“3+X+X+X”方式核定成绩。三是推进公共财政扶持民办教育发展试点专项改革。达川区制发了《关于选派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到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支教的实施方案》,向民办学校选派教师66人。四是启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从全市职业院校遴选了4所学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向省教育厅上报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达州中医学校被认定为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市职高、达县职高、宣汉职中被认定为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组织各试点学校参加了全省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推进会。
(三)加快建设川渝鄂陕结合部职教基地。一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出台了《达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规范中职招生行为,全年招收中职学生29149人。清理办学资质并调整专业设置,停办不合格职业中学2所,新增专业4个,停办专业22个。达县职业高级中学被教育部确定为国示学校,大竹县职业中学通过了国示改革发展项目建设中期督导检查。开展了全市中职学生才艺展示活动,与市经信委、市人社局联合举办了首届达州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对话活动。238名2012级藏区“9+3”毕业生初次就业率100%。二是加快西南职教园区建设,全年完成投资6.3亿元。园区主干道基本建成,各支路路基成形;安置房一期46栋全面封顶,二三期开始建设;土地整理、河堤等项目稳步推进;北部基础设施项目1号次干道、滨河路北段开工建设;水、电、气、公交等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同步展开。首批入园的达州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南区基本建成,2016年春季即可招生入驻,达州中医学校已开始单体建筑和BLT项目施工,达州市高级技工学校即将开始场平施工。三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督促相关高校按规定开设创业指导课程,加大就业创业教育和培训,审核发放市内大学毕业生创业补贴26.8万元。配合团市委组织开展了第二届“创青春”达州青年创新创业赛,配合市人社局指导创办了大学毕业生创新创业基地,联合举办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现场招聘会。四是推进继续教育工作。召开了继续教育工作推进会,举办了“达州市2015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评选命名第二批学习型社区、家庭、企业和学习之星。达州电大增挂了达州继续教育大学牌子,通川区成功申报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
(四)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一是扎实开展教育科研。认真开展“送教下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及微课评选活动等活动,全市19772名教师在线注册,网上晒课11344节,20名教师获得省等级奖。二是开展教育督导评估。开展了中小学校素质教育专项督导复查。完成了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监测抽测样本县通川区、渠县样本学校43所。完成了省义务教育阅读素养监测工作,抽测省样本县万源市样本学校24所。三是努力提高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在第30届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我市选送的各类中小学生和教师科技竞赛作品135个,有122个获奖,获奖率达90.3%,获奖总数居全省第一。四是加强学生艺术教育和运动技能培养。举办了全市第16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全市中小学生足球赛、篮球赛和四川省中小学生优秀艺术人才大赛(达州赛区)、达州市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节。我市组队代表四川省参加全国中学生校园足球比赛,获全国第4名;组队代表四川省参加全国军事训练营比赛,荣获全国团队综合第一名、五项军事比赛5个第一名。创建“四川省阳光体育示范学校”6所、“市级阳光体育示范学校”24所。五是教育质量不断提升。我市2015年普通高考录取本、专科新生31706人,录取率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重本录取人数比2014年提高38.8%。3人被北京大学录取,7人被清华大学录取。良好的考风考纪受到了副省长黄彦蓉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严肃查处失德行为。开展了“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报告会。全市教育系统受到省级表彰的先进集体4个,优秀教师24人,优秀教育工作者5人。对20个市级教育优秀集体、171名市级师德标兵、优秀教师等进行通报表扬。二是加强校长教师培训。全市共培训教师23458人次,培训教育干部和中小学校长211名,培训学科带头人150名,选派5人到四川嘉祥集团所属学校跟岗培训学习。举办了全市书记校长专题培训班,80余名学校书记、校长和教育(教科)局长参加了培训。三是加大教师补充力度。公开招聘教师922名,招聘特岗教师623人,市教育直属学校(单位)引进硕博研究生8名,完成7名省级免费师范毕业生双向选择就业工作。四是做好教师支教工作。选派和接收120名教师到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教,做好了我市选派19名教师到茂县和九寨沟支教慰问和服务工作。五是规范职称评审和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认定高中和中职教师资格1515人,评审中级教师职称1380名,上报高级教师职称340名。做好教师资格制度改革注册试点工作,试点学校32所,试点注册教师3300余人。
(六)全面实施教育民生工程。一是认真落实各项教育惠民政策。资助普惠性幼儿园家庭经济困难儿童6.11万人,为64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作业本费和免费发放教科书,为10.11万名农村义务教育寄宿贫困生发放生活补助,为3.11万名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国家助学金,为4.01万名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为1.70万名中职学校学生提供助学金,为37所公办普通高中提高办学经费。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学校1700所,惠及学生47.2万人;其中采用食堂供餐的学校1278所,惠及学生32.4万人。二是大班额化解工作扎实推进。2015年市政府以奖代补拨付6710万元用于主城区新建及改扩建学校。目前4所学校已竣工投入使用,2所学校进行装饰装修,2所学校进行主体施工,1所学校进行基础施工,2所学校正在进行招投标。三是有序推进达州嘉祥外国语学校建设工作。市政府安排资金3259万元加快学校建设。目前,主体工程A、B标段已完成工程量的80%,预计年底主体工程封顶;C标段已开工建设。
(七)切实抓好党建和反腐倡廉工作。一是狠抓党建工作。把党建工作与教育业务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同总结,专题研究党建工作3次。与市级教育直属单位(学校)党建负责人签订了党建责任书。增强党性教育,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开展谈心谈话,举办了专题读书班、研讨班,局领导班子成员每人撰写1篇以上学习心得。全面落实党建工作经费,开展了主题党日、警示教育、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加强基层群团组织班子建设,配齐配强了局机关和各直属学校(单位)党组织的班子,配备了教育行业工会主席、副主席和教育局机关工会主席、妇委会主任,各下属单位工、青、妇组织健全。从市教育直属单位(学校)选送13名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了市直工委举办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二是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制定了市管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清单,与各县(市、区)教育(教科)局和市级教育直属单位(学校)主要负责人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与市级学校纪委签订了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承诺书。排查廉政风险点9处,制定防控措施9条。二是规范教育收费。建立了《规范办学行为禁止违规补课达州市教育局领导联系学校工作制度》,下发了《关于严禁收取早晚自习费的通知》。开展了春、秋季学期开学情况专项督查,重点对学校违规收取早晚自习费、违规补课、教师有偿补课以及责任落实等问题进行专项检查。三是加强审计监督。对达州市学生资助与后勤管理中心近6年的财务收支和管理情况进行内部审计。接受了市审计局对冯永刚同志经济责任审计的监督检查,对教育局机关2013至2015年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清理规范;接受了市发改委对局机关及市教育直属单位(学校)、市属中专、市管民办学校2013至2015年行政事业性收费检查。四是认真办理信访举报。核处教育部、省教育厅交办(督办)件16件、省委巡视组交办件3件、市纪委交办件6件、市委书记信箱交办件24件、市长信箱交办件30件、市长热线11件、电话投诉45件、信件投诉26件、来访反映3件,下达督办函14件,查处违纪违规案件23件。五是深入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工作。积极配合市纪委、市统计局做好了政风行风民意测评工作。召开了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建设情况通报会,聘请政风行风监督员9名。
(八)强化安全稳定工作。一是健全学校安全工作监管长效机制。深入实施《市级部门履行学校安全联动监管责任考核奖惩暂行办法》,落实局领导和科室联系县(市、区)和市本级学校安全工作、安全月通报和考核等制度,建立了政府主导、教育部门牵头的学校安全工作联动机制,形成了统筹协调、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狠抓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开展了校舍安全、重大火灾隐患、危险化学品、校车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等专项检查整治活动,排查整治安全隐患1548处,分别落实了整改措施和时限。开展学校安全工作督查11次,发出工作通报8期。全市学校投入安保专项经费1345万元,现有专职保卫人员1008人,安保器材9159根(件),校园电子监控设备703套,设立校园警务室676个。三是狠抓学校安全教育。上好地方安全课程《生活·生命与安全》,组织全市学校开展了“安全教育日”、“防灾减灾日”、消防知识、法制和反邪教宣传教育等专项教育活动,开展安全警示教育活动10238次,发放宣传材料57.1万余份,开展应急逃生体验和演练学生87.2万人,培训安全干部2000余人次。13所学校被评为达州市“应急教育示范学校”。四是开展不稳定因素排查活动。实行全国、省“两会”期间维稳“零报告”制度,切实做到有事报事、无事报平安。深入开展信访不稳定因素排查活动3次,对可能非正常信访人员做好了政策宣传、解释疏导工作,将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及时妥善处理了省委巡视组移交的信访问题10件(次)。全市教育系统和谐稳定,未发生集访或越级上访事件。
(九)做好专题教育和服务群众工作。一是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我局落实专人负责,制定了详实的工作方案,于5月26日召开了教育系统“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工作会,对教育系统专题教育活动进行安排部署,要求局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到分管和联系单位(学校)讲党课,按照从严从实的标准扎实开展“严以修身”、“严以律已”、“严以用权”三个专题讨论及正反典型教育。二是认真开展教育扶贫工作。印发了《达州市2015年教育扶贫工程实施计划》《2015年达州市教育与就业扶贫工作方案》,牵头编制了《达州市教育与就业扶贫专项方案》。对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进行了统计摸底,对建卡贫困户学生(幼儿园至大学)全部优先享受相应资助做到全覆盖。建立了职业院校联系贫困乡村制度,督促各县(区、市)开展了“扶贫日”系列活动。三是开展“万名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和“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选派了4名干部对万源市永宁乡柏树坝村开展定点精准帮扶工作,认真制定了帮扶计划和措施,并在“双向互动网络平台”上进行了公开亮诺。通过“结穷亲”、“连对子”等方式做到了全员机关干部与联系点贫困户结对帮扶两个全覆盖。开展了“一对一”帮扶慰问,为30户贫困户送去大米、菜油和慰问金共计10万余元;向柏树坝村村委捐赠人民币15万元用于修建村提灌站;争取资金20万元帮助修建村道公路;为永宁乡中心小学捐赠了价值约8000元的教学用品。今年“七一”前夕,局领导分别走访慰问市级教育直属单位(学校)12名困难党员家庭,发放慰问金6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