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教育厅 | 达州市人民政府
简体版 | 繁体版
首页>备份数据>工作要点与总结
2016年学生资助工作要点
时间:2016-05-30 00:00:00 来源: 点击量:
【字体:
打印


 达州市学生资助与学校后勤管理中心

 2016年学生资助工作要


各县(市、区)教育局,经开区社会事务局,市级教育直属学校、市属中专学校、市管民办学校,市特殊教育学校,市政府机关幼儿园:
    2016年是“十三五”计划的开局之年,根据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安排,紧紧围绕教育工作的主线,以实现“精准资助,帮扶无遗漏,资助无冒领”为目标,以推动“条件标准化、制度规范化、手段信息化、队伍专家化”为重点,全面落实各项资助政策,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掉队,切实为脱贫攻坚和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关键支撑。现将2016年学生资助工作要点下发给你们,请各地各校结合实际贯彻落实。
    一、抓好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
    1. 条件标准化。推动县(市、区)和学校做到:有经编制部门批准的学生资助中心,适用够用的办公场地及设备,安全开放的群众办事大厅,规范保密的档案室,满足工作需要的专职人员。高中阶段学校按学生规模落实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资助,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配备兼职资助人员。
    2. 制度规范化。建立健全各地各校学生资助管理制度。及时转发上级各项资助管理方案,并结合新政策实施,制定、修订完善各阶段教育资助管理办法。
    二、抓好精准帮扶工作
    3. 精准识别。加强与扶贫、人口、民政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共享相关信息,建立全市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儿童)信息库,确保建档立卡学生“一个不少”;研究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和办法,建立全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编制分布模型,摸清底数,确保“一个不多”,杜绝“轮流受助”。
    4. 精准分配。依据数据库和分布模型编制资金预算和分配方案。一是资助比例向乡村学校倾斜。根据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阶段相关资助制度的规定,各地在摸清各地城区、乡镇学校(园)困难程度的基础上,依据困难程度调整各校资助比例(在资金总量不变的基础上,调低城区资助比例,调高乡镇资助比例),重点向乡镇(含村学校)学校(园)倾斜,使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到资助。二是实施分档发放。依据学生(儿童)贫困程度分档发放资助资金,加大对特困学生资助力度,杜绝“平均资助”。三是动态调整。建立国家助学金动态调整机制,指导辖区学校完善校内资助管理办法。四是各地辖区内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在园幼儿保教费减免在政策面的20%内优先资助,并据实免除保教费(在公办幼儿园就读的按实际收费标准据实免除;在教育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幼儿园就读的按当地同类型公办幼儿园免费补助标准给予等额补助,超出部分由学生家庭承担)。同时,非建档立卡贫困幼儿保教费收费低于国家资助的500元/期.生的标准的,也实行据实免除。
    5. 补充资助。根据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学前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学校(园)要从事业收入中提取经费,用于减免学费、提供特殊困难补助等支出的规定,各地要督促辖区学校提取事业经费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予以补充资助。
    6. 精准实施。全面完成2016年全省十项民生工程及20件民生大事中涉及学生资助的各项任务,重点做好《四川省教育与就业扶贫专项方案》和《关于实施教育扶贫攻坚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确定的精准扶贫项目,足额配套资金,确保符合条件学生人人享有。实施日常动态考评与年终考评相结合的考核机制,精准考核教育民生任务。
    7. 社会参与。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扶贫济困活动,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及个人等捐资助学,争取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工作中来,建立社会助学长效机制,形成共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合力。
    三、抓好助学贷款工作
    8. 健全工作机制。把助学贷款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对县(市、区)进行严格考核;创造条件,将乡(镇)、村纳入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管理体系,使贷款受理和回收网点进一步向基层延伸。建立助学贷款救助机制,有效防控风险;启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风险补偿金结余奖励工作,提升助学贷款工作保障水平。
    9. 提高贷款比例。坚持问题导向,健全贷款网络,大幅提升助学贷款资助比例和规模,实现“应贷尽贷”。推动普通高中学校助学贷款预申请及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确保开设研究生教育的地方属高校全部开通,生源地和校园地双轮驱动。
    四、抓好宣传工作
    10. 紧扣节点全面宣传。紧扣开学、中考、高考等重要时间节点,邀请市、县(市、区)主流媒体宣传资助政策,并在教育媒体上常态化宣传解读政策;在市招生考试报、学校招生简章上刊登资助政策;继续随同录取通知书寄送资助政策简介。
    11. 紧扣对象全面宣讲。按“市到县、县到校、校到班、班到人”的方式,在5月底前逐级讲解资助政策,做到高中阶段毕业学生人人知晓,一个不漏;结合地区特点、民族特点和学生个性,组织学校通过“主题班会、走访学生家长、个别辅导谈心”等方式,寓政策宣传于教育全过程。
    12. 紧扣主题抓好活动。组织参加全国第三届“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征文活动;组织各地各校开展“励志成长成才”典型评选、资助诚信主题演讲比赛和知识竞赛活动,引领广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勇于创新、勇于攀登的拼搏精神。
    13. 紧 扣热点及时宣传。 结合重要节点和事件,邀请记者下基层、到现场进行采访报道,积极争取媒体对资助工作的了解和支持;加强与媒体业界的沟通交流,邀请资深编辑、记者参与资助工作调研和会议,凝聚宣传的共识和合力;编制信息简报,及时向各级各部门报送资助信息,夯实资助工作的社会基础。
    五、抓好信息化工作
    14. 抓好国家学生资助信息管理 系统 的培训与应用。从 2016年春季学期起,全面启用新的中职学籍和资助系统,停用旧系统。做好学前、义教和普通高中资助信息管理系统的培训和应用,做到与全国同步。做好资助系统三期(本专科和研究生资助子系统)培训和推广应用。
    15. 升级完善四川省 学生资助信息管理系统 。升级完善“四川省学生资助信 息管理系统”,实现省内各 类资助项目全部在线管理 。建 立与扶 贫部 门贫困 人口信 息系 统对接 的贫 困学生 数据库,为精准识别提供保障。按月汇总发布“达州市中职学校面部指纹识别系统”考勤结果。
    六、抓好调研及监管工作
    16. 抓好调研工 作。做好义务教育“ 一补”及普通高中免学费和 普通 高校助 学金动 态调 整机制及城乡区域贫困面 的调研 ,为 政策调 整提供 依据。
    17. 抓好资金监 管。按隶属关系组织 专项检查、抽查工作,重点检查清理“一补”资金、中职资助资金和普通高校 5%资金。管好用好各阶段教育资助系统,依托“四川省中职学生面部指纹识别系统”每月进行考勤管理,确保各项资助资金按时发放到受助学生或家长手中,杜绝跑、冒、漏。
    18. 抓好审计工 作。按隶属关系组织 开展中职学校资助经费审计工作。
    19. 抓好绩效考 评工作。依据《 四川省学生资助工作绩效考评暂行办法》,组织第三方对县(市、区)、普通高校和市属学校2015 年学生资助进行考核。
    20. 做好服务群 众工作。建立高 效、灵活的学生资助社情民意收集和处理机制,确保民意表达渠道畅通,群众智慧集纳、反馈机制健全。建立健全走访、家访制度,密切学校与家长的联系,确保实现精准资助。
    七、抓好督促检查工作
    21. 落实配套资金。各地积极与财政协调,严格执行当年国家及省资助政策,依据上年度教育统计年报人数,及时足额预算筹集各级各类资助配套资金,通过年初预拨或分学期按比例足额将资助资金拨付到学校或打卡直发给受助学生。
    22. 督导资助检查。各地对辖区学校学生资助工作加强管理,促进资助政策落实到位。与财政部门制定和完善资助资金管理办法和监督检查办法,不定期对各地教育资助资金的配套、拨付和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对截留挪用、虚报冒领、挤占资助资金的行为依法严肃查处,确保教育资助资金专款专用。

     


                                                        达州市学生资助与学校后勤管理中心

                                                                  2016年3月31日


分享到:
主办单位:达州市教育局 备案证号:蜀ICP备2021011951号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永兴路2号 联系电话:0818-212180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3号 网站标识码:5117000006